|
汪鸿祥参加中日关系的学术研讨会(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第三,安倍是推动修宪的核心人物,也是自民党内修宪势力的代言人,他的去世不仅降低了修宪势力的政治影响力,而且也让岸田在选择修宪日程上更具有灵活性。目前,岸田没有放弃要继承安倍遗志的旗帜,但我觉得在一定的时期内,岸田的政策重点应该是如何对付新冠疫情,如何恢复经济,修宪不是岸田的最优先事项。当然也不能否认他为了拉拢自民党内的保守势力,维持政权稳定,有时会做一些让步,有可能把修宪作为“诱饵”来赢得党内保守派的支持。
第四,国际环境因素对于日本修宪也具有重大影响。国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美国和中国。有分析认为日本要修宪,除了媒体说的要应对“中国威胁”以外,也是为了实现独立于美国的安全保障政策。这部宪法是在占领时期驻日美军总司令部主导下诞生的,日本保守势力一直认为这是日本的耻辱,长期以来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关键是要修改放弃战争权的第九条,要把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进而增强国防实力。虽然日美是同盟关系,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了两个原子弹,还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这些历史日本人不会忘记。而美国人也不会忘记珍珠港事件,不会放弃《日美安保条约》对日本的限制,不会任由日本发展军事力量,也不会允许日本通过修宪来“脱缰”。另外,中国当然希望日本在和平宪法下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虽然现在中日之间缺乏互信,关系紧张,但是一旦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原来保守势力以“中国威胁”的借口来鼓动修宪,来扩大国防力量的说法就失去了说服力。
总之,岸田在修宪方面态度很可能展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雷声大”指的是做给党内保守派和社会上一部分右翼势力看,“雨点小”指的是尽管修宪目标不会变,但是目前不会下很大的力气,修宪不会是他施政的当务之急,他在推进修宪的步伐上可能有所放缓,而不是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