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岸田提出了“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方针,反映了岸田的外交战略的基本构想。具体就对华政策而言,主要包括两个含义,首先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原来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岸田所说的含义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他本人的政治理念是自由主义,但他实际上更注重现实国际政治的现实态势,注重务实,强调主体意识、战略意识和外交手段多元化。其次是“新时代”。就是要在对华外交中注重新时代的新变化。具体来讲,对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中日关系,根据新时代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判,作出应付。实际研判的重要的标准是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意识到随着中日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中日不能走向对抗状态。“新时代”中日之间的矛盾点和对抗性或许会增加,但是不能陷入“有对抗而无对话,有竞争而无合作”的状态。与以前安倍提出的“俯瞰地球仪外交”、“价值观外交”相比,岸田提出的“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方针对于今后中日紧张关系的逐步改善或许是一种有利的信号。
中评社记者:您说过中日关系的新的常态是“竞合共生”,中日未来具体应该怎么展开良性竞争,又能设立哪些机制去避免恶性竞争?
汪鸿祥:我这几年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观点,就是中日“竞合共生”。我认为“竞合共生”是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现在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竞合共生”包括两个含义。所谓的“竞合”,有人把它理解为竞争与合作,其实原来日文指的是相互竞争的意思。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要共生,就是要相互联系,互利互惠,共同生存。原来有的人讲“竞合”,实际上仅仅讲了竞争的一面,我觉得一定要加上共生的一面。中日两国是地球上搬不走的邻居,当然要共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谁也不会离开地球,而且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的深层关系。所以彼此既有竞争又要合作,既有对立又要对话。
我觉得,中日关系不是单纯地选择往东还是往西的问题,而且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断言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实际上,日本的对华政策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以前讲“安保是美国、经济是中国”,这几年日本偏向美国多了,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双轨”,无非就是其状态程度有所变化。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反映到中日关系上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不是单色调,而是多色调,所以目前中日关系不是处于“关键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