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社记者专栏 ->> 余东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关注:美战略学界辩论美国对华竞争终局
http://www.CRNTT.com   2024-10-17 00:32:23


 

  布兰德兹称,很难下结论说,“竞争性共存”或“政权失败”(regime failure),哪一种胜利理论在分析上占主导地位,因为两种理论都依赖于必然是前瞻性的和多少有些试探性的判断。但他声称,证据的平衡支持更悲观的理论——“竞争最终将通过改变中国的权力或中国的治理方式来解决”。这是对美中竞争走向的悲观看法。

  布兰德兹虽然承认美国当前不得不在对华战略目标上采取模糊性,淡化敏感性,但他坚称,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国不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就很难看到美国如何赢得本世纪这场决定性的竞争。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认为,美国需要一种既能在短期内维持安全,又能在长期内展现成功愿景的“阶段性”对华战略。在短期内,美国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基本道路,美国的政策只会对中国的决策产生轻微影响。目前华盛顿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在国内建立实力,在国外建立伙伴关系。从长远来看,美国需要大量资源支出的战略将带来如“政权失败”那样的更持久解决方案。

  引人关注的是,两个“强硬派”学者都提出了“政权失败”而不是“政权更迭”的概念。“政权更迭”表明美国将主动出击,追求竞争对手的政权改变;“政权失败”则带有更多被动性,企图通过施压影响、形塑环境,等待竞争对手出现治理失败,被迫改变治理方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