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四五规划”及两岸从融合到统一的路径与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1:16:09


 
  三、“十四五规划”中两岸融合发展的最新意义

  在掌握了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以及融合发展与和平发展的辩证关系之后,我们再详细琢磨“十四五规划”有关措辞,再与“十三五规划"进行对照,就会非常清晰地发现其中的不同意义:

  第一,融合发展的意涵不同。“十四五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了两岸关系双发展概念,而“十三五规划”中,融合发展还是局限在经济范畴,祇提出了“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并没有与和平发展并肩而立。“十四五规划”则不然,融合发展成为了统驭两岸关系全局的指导思想。

  第二,融合发展的意度不同,“十四五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了“中华民族经济”的概念。“中华民族经济”是习近平的两岸经济观核心内涵,两岸经济关系的定性是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这样的定性最大的作用就是使两岸经济合作得以排除两岸政治分歧的最大干扰、排除国际不明朗因素的最多干扰,从而得到大发展大繁荣。从两岸现实情况来看,“中华民族经济”的结构和机制已经成形。两岸经济的属性得到明确,当使两岸共同利益最大化。

  第三,融合发展的意志不同,“十四五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了“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这是大陆的“五年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把台湾的前途命运一并规划进来了。习近平有一段话可称为民族复兴与两岸统一关系论述的经典。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繋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台湾来说,这是福音、是历史机遇。”从这段话中,可以概括出三个层次的意思:1,民族复兴是两岸共同的事业,不是大陆单方的事业,台湾方面也必须参与其中。2,两岸统一是台湾的必然归宿,祇有国家统一了,台湾的前途才能得到保障。3,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台湾也一样获得历史机遇。所以,在处于致力民族复兴起步阶段的“十四五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对台思想的必然体现、必然落实。

  第四,融合发展的意情不同。“十四五规划”首次在规划中提出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这是明确要求福建要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主导的作用。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省考察后进一步提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习近平以通、惠、情来促进两岸关系的融合发展,绝非字面意义这么简单,其中反映了习近平独树一帜的两岸利益融合观。通过研究,我认为:习近平的两岸利益融合观的核心内涵给我们的启示在于:1,两岸关系不可以忽视利益的存在,不要以为仅仅靠理念就可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要通过两岸经济合作使民众更多地享受到实际利益,扩大两岸普通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要让两岸同胞都参与其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就必须把双方的利益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至不分彼此,这样才会形成合力。2,在两岸利益融合过程中,大陆需要积极主导,要做到大陆利益优先与台湾民众分享,大陆还要以稳定性应对两岸利益融合中的不确定性。3,利益融合不是孤立的,要与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情感融合、价值融合等等有机联繋起来,利益融合是基础,融合效应需最大化。两岸利益融合就是厚植两岸共同利益。⑤

  很显然,“十四五规划”充分落实与体现了习近平的两岸利益融合观。

  四、“十四五规划”予以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完全可以确认,“十四五规划”之于两岸关系,是拥有宽阔心胸的规划,是最具有善意的规划,是鼓励两岸共同成长壮大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两岸存在共同发展机遇的主张。

  其一,习近平曾指出,两岸的历史机遇就在民族伟大复兴将要实现之际,他强调,要珍惜历史机遇,应该顺应民心、抓住机遇,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新成果。我们知道,自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就进入了日趋激烈的冲突期,甚至很有可能在“十四五规划”中的5年内,两岸关系不一定会得到完全的改善。显然,大陆方面并不认为两岸关系会完全失控,和平发展会完全中断,更何况“十四五规划”是走向国家完全统一的重要规划,当然会跳出就事论事的小格局,必然放眼未来。大陆方面的信心,予以了两岸和平发展进程稳定性、持续性。这就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其二,习近平认为大陆拥有发展机遇,应该与台湾同胞分享。习近平曽说:“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对台湾同胞开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我们看得到,“十四五规划”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大陆方面主动赋予台湾的机遇,没有任何一项预设了逼迫台湾交换利益或者惩罚台湾未能交换利益的条件。大陆的坦荡胸怀,令人敬佩。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予以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其三,习近平认为两岸存在历史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习近平强调:要共同为两岸历史机遇而谋、而取之重要性。不能谋者,不知历史机遇为何,不肯取者白白蹉跎与大陆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这是习近平对台湾执政当局的耐心劝告,台湾方面如果执意与大陆的民族复兴大方向背道而驰,其结果会如何?现在已经可以看得见了。“十四五规划”就是展示了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端看台湾方面的态度如何。

  其四,习近平还提出了大陆主导两岸历史机遇的看法。这表现在习近平首次提出并多次强调的“和平统一决定论”。习近平有一个重要论断,“即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和平统一”的决定性因素、最强大的动力在于大陆自身的发展进步,大陆社会的稳定、安泰、繁荣、幸福,对于台湾自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两岸历史机遇就在大陆手中。我们清楚,无论台湾的政党政治如何对大陆的融合发展大计进行抵制甚至是破坏,大陆都不会为之动摇。通过“十四五规划”,创造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其意义尤为突出。

  五、“十四五规划”或为构建“融统”新模式打下新基础

  在讨论“融统”新模式之前,我们需要辨识最新一段时期关于统一的提法,现在已经多数用“和平发展、祖国统一”,有些人因此得结论,大陆方面已经放弃了“和平统一”,转向了武力统一,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自从中共对台的方针政策定为“和平统一”之后,就是一直在用“统一两点论”与“和平统一重点论”来判断与驾驭两岸关系的:第一点,“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中“统一两点论”中的重点,因为关于采取武力方式一举解决台湾问题,并未成为中共的主体政策。第二点,但是,在关键时刻大陆得以采取武力方式彻底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以维护两岸统一进程不被中断,则是中共政策必备的底线思维。如果切开两点,祇谈一点,就会变成“一点论”。这样的主、次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台独”铤而走险,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必然转化为大陆对台政策的重点,武力统一必然替代“和平统一”。这样的对立统一关系,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十四五规划”关于两岸关系方面以促发展、促融合为主,但是也明确指出: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这就是“统一两点论”的体现。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就“十四五规划”回答记者问时这样表述:“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根本原因是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我们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⑥这也是典型的“统一两点论”表述。

  “融统”新模式究竟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特点就是并非以两岸政权的完全统一为唯一开端,而是在以大陆为主的遏制主权与领土的分裂之时,就推进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人心的融合统一进程。

  其实,习近平在2019年1月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已经有了深入阐述。习近平在讲话的第四点中分两段进行表述:第一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第二段: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⑦

  由此可见,“融统”新模式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1,“融统”新模式需与国家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密切契合,是必不可少的“和平统一”新基础。2,“融统”新模式是新发展观之下的国家统一观,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程度扩展国家统一战略空间的的基本路径。3,“融统”新模式是对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再探索,是聚同化异的重要方式,为两岸完全统一创造条件和基础。4,“融统”新模式必须以两岸一家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心灵契合为核心理念。5,“融统”新模式是两岸人民福祉得以保障且不断提升扩大的政策基础。

  简言之,“融统”新模式的性质就是两岸统一过程转入为现在进行时,而非过去所理解的一般将来时。

  与此同时,“融统”新模式的具体表现方式应该是“实力统一”。何谓“实力统一”?“实力统一”并非仅指武力,其包括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它是指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通俗的说硬实力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特指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两岸的实力对比,台湾已经不可能在硬实力方面与大陆有全面对抗的可能。软实力方面,大陆的影响也是势不可挡。对此,大陆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信!

  1、“实力统一”的概念已经清晰可见。这是超越性的统一的思维。我个人认为,七十年的两岸关系进程,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第一,武力统一阶段。就是准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二,蓄力统一阶段。就是提出“和平统一”方针政策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积蓄力量、以待和平解决的最佳时机。把两岸问题交给时间,在时间中创造机遇,这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第三,实力统一阶段。现在,大陆的各种实力已经相当雄厚,两岸“和平统一”已经不仅仅是议题,已经启动了落实措施,出现了统一置前的特征。很多原来计划在统一之后才给予台湾同胞的福祉,现在在“十四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前进行落实了,这就是明证。

  2、“实力统一”的进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其中的三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达至“实力统一”。第一个十五年,是民族复兴的起步阶段,第二个十五年,是民族复兴的扩展阶段,第三个十五年,是民族复兴的完成阶段。“十四五规划”显然是处在第一阶段的。“实力统一”正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唯变不变!

  3、“实力统一”并不是以摧毁台湾的经济实力为目标,而是以两岸合作、共同提高经济实力为追求。不过,大陆会牢牢掌握最大的实力、不可违逆的实力,这样的历史事实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十四五规划”提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可以说是对台湾发出了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的国家统一理论原创,习近平以融合发展的理念指导“十四五规划”中涉及两岸关系的政策制定,这是过去的“五年规划”从来没有出现的两岸统一理论高度。“十四五规划”对两岸关系而言,赋予了重大历史机遇,对台湾而言,给予了共同发展壮大的和平空间。在大陆的主导下,“融统”新模式必然得以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大打“台湾牌”,以台湾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棋子”,台湾岛内分裂势力也积极呼应,两岸关系乌云密布,以武遏独的战火随时有可能点燃。但是,“十四五规划”对台湾展示了更为宽阔包容的胸襟,足以证明大陆具有足够的战略自信,深知实力才是检验政策的标准,两岸统一的时与势,都必然会牢牢把握。我们期待,台湾各界有识之士要能够真正读懂“十四五规划”的善意乃至情意,能为民族谋、为和平谋、为下一代的幸福而谋,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与定位。

  注释: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2020年11月4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②同上。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3日,来源:新华网。

  ④《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149页,来源: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8年3月初版,作者:郭伟峰。

  ⑤同4,383页。

  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2020年11月11日,来源:中评社。

  ⑦《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年1月2日),习近平,2019年1月2日,来源:新华社。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3月号,总第291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