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张五岳:未来两岸关系 政治议题难回避

http://www.CRNTT.com   2011-07-26 00:38:01  


 
  就大陆政策决策与执行层面机制建构而言,台湾大陆政策的最高决策机制系属于“总统”与作为法定机制的“国安会”。笔者一贯认为,权力的拥有与共识建立的责任分担,应该符合权力的比例原则。亦即,如果透过建立机制以凝聚台湾内部共识是重要的课题,那么“总统”在权力的比例原则上应当承担较大的责任。根据长期以来“陆委会”委托台湾各机构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目前在台湾内部主张统一者仅一成左右(根据政大选研中心与“陆委会”等所公布民调自2002年起,主张独立者就开始超过主张统一者),主张独立者也只有两成多左右,绝大多数民众都主张维持现状。因此,在台湾任何统独主张不仅无法为朝野政党所共同接受,也很难为多数民众所认同。任何以统独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很难在台湾内部与两岸互动上寻找到共识。既然两岸与国际都期待台海的和平发展,不论是胡锦涛的“胡六点”,或是马“总统”对两岸关系一惯的主张,乃至民进党执政时期2004年5月20日陈水扁前“总统”在第二任就职演说也强调,他将结合朝野各政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发展两岸和平发展纲领。

  因此,笔者一贯主张,未来为因应两岸关系可能进行的政治性议题对话与协商,“总统”必要时可在“总统府”成立类似当年“国统会”的机制,设立类似“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的作为谘询机制,研拟并探讨“两岸和平互动纲领”的可行性,并以作为台湾内部面对未来两岸政治对话与进一步开展协商的凝聚共识的原则。20年前“国统会”的成立,乃至“国统纲领”的订定,虽有其特殊的时空背景考量,但先召开“国是会议”,这种透过民主机制提供朝野对话以凝聚共识的民主决策过程,使其能够在两岸主权争议与台湾统独对立中,寻求到最大的公约数,至今仍有其重大的启示与意义。特别是面对未来两岸关系进一步的发展与可能面对政治性议题的对话,无法让台湾的民主多元成为两岸互动中的重要杠杆,则将使台湾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虽然长期以来朝野互信不足,欲透过政党比例或是反映台湾政治生态组成类似谘询机制诚属不易。但笔者相信,如能记取“国统会”与“跨党派小组”的经验教训,取其长而避其短。笔者研究认为当年“国统会”的成功,在于能够凝聚台湾当时主流民意、邀请社会具有公信力客观人士参与并拥有强有力的研究幕僚提供决策谘询,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李前“总统”与陈前“总统”在1999年之后的政治诉求,不论是“特殊两国”论或是“一边一国”不仅促使“国统会”停开,也背离“国统纲领”目标诉求,激化台湾内部朝野对立,更是促使两岸政治互信荡然无存。而民进党执政时期跨党派小组的失败,更是与一方面当时朝野蓝绿对抗无法反映当时政治生态,更遑论建立起制度性参与;另一方面完全缺专业幕僚辅助,提供给这些对两岸事务完全陌生成员的必要谘询;三方面也与陈前“总统”的决策风格乃至人格特质有关。上述三种因素,自然促使走向无疾而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