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从二合一选举看台湾政治的新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0:04:46  


 
  第二,小绿跟大绿的合分关系特殊,既有合又有分。在“立委”选举和政党票方面,绿营内部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在大位选举这一块存在着小绿归大绿的可能性。这种情况投射到本次选举,就是由于只有蔡英文有实力去选、有把握去赢,所以它们还是将票集中在她身上,投票给她。蔡英文的“总统”票比韩国瑜高出265万,实际上是仰仗小绿的拥戴票,小绿虽然对民进党的路线政策并不满意,包括抵触蔡英文的两岸论述,但在大位选举时仍然会出现回流现象。这是导致韩国瑜费尽洪荒之力也没能取胜的关键原因(另一个原因显然是没能争取到青年人支持)。在这次选举中,韩宋的票加在一起也无法超过或接近蔡,蓝营小党的票加在一起也无法超过或接近绿营小党。当然,蔡英文在选举中所采用的策略,如激化蓝绿对决、高唱“芒果乾”打“主权牌”及推出蔡赖配最佳搭档,刺激了绿营投票率,不仅稳固了基本盘,而且有效收纳了小绿的支持。

  但是,需要看到,今后每四年一次的“二合一”选举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小绿跟大绿在利益分赃、理念左右(是更左还是更右)、统独问题、两岸政策以及公共政策上有很多矛盾,如去年喜乐岛联盟与民进党在东奥公投、台湾正名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与冲突,一边一国与民进党蔡英文在权谋与利益上的纷争,台联党这样的深绿老绿对蔡英文在“台独”问题上的不满,等等。因此,在某种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小绿是否往第三势力那边靠拢,或自己会变身第三势力,就仍值得观察。这次选举前期及后期,先后有过“三角督”和“小三角”的局面,第三势力也酝酿过推出“总统”候选人,如果真的去选,他们的选票除了自己人(民众党、柯粉与“郭家军”、郭粉)的之外,肯定还会寻求一些小绿的支持;而到2024年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和脱离了国民党的郭台铭的动向,以及他们跟小绿、小蓝的关系,就都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小绿的扩张,提示人们在岛内政治运作中不可忽视小绿政党,特别是它们在今后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会不会冲击未来大位的选举(民众党、时代力量)。多年来,台湾政坛涌现出好几个小绿政党,不少小绿在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上是深绿,由于对民进党“渐进式台独”或“温和台独”不满而另起炉灶。在政党实力方面,民众党、时代力量都有了100万以上的支持者(民众党政党票158万,时代力量109万)。某些小绿政党所起的作用,促使了社会气氛更独,是危险性更大的一股势力;某些小绿政党则也不排除有“统独”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但它们在台湾政治势力消长中,是不是还能够进一步获取较多政治资源、吸引更多支持者,是需要冷静看待的。

  第四,台湾政治整体上“绿大蓝小,绿长蓝消”的结构意味着,国民党在政治影响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这主要反映在其操弄蓝绿矛盾、进而操弄蓝绿对决的能力在下降,因为蓝绿谁大谁就有操弄蓝绿矛盾的能力。在这样的结构下,蓝营要在岛内政治中发挥更大作用,足以在更大程度上反击绿营,就需要有其他的路数或办法。包括这次韩国瑜跟蔡英文的斗法,是在蓝绿结构中稳住蓝营基本盘,但在蓝绿结构之外同时联合其他各种社会力量。也就是说,尽管“绿大蓝小”的结构很难改变,但若能成功建立反蔡联盟(或反民进党联盟而非反绿联盟),使之发展壮大,就有可能在力量上气势上大于对手,在选举中真的翻转政治行情、走向执政权。韩国瑜这次本就要这么做,但只可惜功亏一篑。

  总之,台湾政治总体上“绿大蓝小、绿长蓝消”的结构仍然有所强化,这次选举的结果便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它将改变我们对选举运作、乃至于日常政治运作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即拿国民党与民进党比是一种陈旧的比法,拿整个蓝营与整个绿营比、拿蓝营与绿营内部的动态势力分布比是新的有效比法。这其中,不能忽略那些小绿,这些年它们有所扩张;但绿营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有小绿与民进党间会不断发展膨胀的矛盾,有小绿因其散而呈碎片化、因其小而呈原子化这样不好克服的问题。这种情况对它们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无改进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