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美国“制中强台”战略有效吗?

http://www.CRNTT.com   2021-11-29 00:08:08  


 
  1999年科索沃战争,西方在理论上便积极塑造“人权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等主张,以求得道德上的合理性,行动施作则有意绕开联合国宗旨与合法性授权,以人道主义为名,进行军事干预行动,这种未经授权、追逐利益目标的单边主义行为,遂被称之为“新干预主义”。

  2001年美国在911事件之后,高举反恐战争大旗,目标转向了“流氓国家”,军事干预朝向更极端的“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发展,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伊战争,2011年北非利比亚及中东叙利亚战争,以军事干预其他国家的内部政治,对美国而言已经是一个常态性的行为。

  2021年9月拜登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们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武力,捍卫我们重要的国家利益,包括免受持续不断和迫在眉睫的威胁。”〔2〕拉穆哈拉(Mashudu Godfrey Ramuhala)指出:“冷战后干预仍然是(国际)安全格局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一些国家在国际体系中追求利益和安全的突出面向。”〔3〕

  拜登的干预方式,是一种“综合式力量”的整合呈现,除了军事力量之外,还强调“榜样力量”,“要应付……今天和明天的挑战,……我们将引领,不仅是以力量为榜样,还将以我们的榜样为力量。”〔4〕所谓“榜样”,是指美国长期以来的民主灯塔典范,“榜样力量”的内涵要素包括,民主价值、民主制度、人权维护、人道干预等。这些要素被转化成榜样力量施作的方法,这些方法透过物质力量的支持,展现在具有威胁、竞争的国家。

  贰、美国以台湾为支点的“军政手段”复活

  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开始执政,提出“外交政策”作为外部政治的中心命题。拜登还在阿富汗撤军演说中表示,“终结以军事行动再造其他国家的时代”。但这项主张却不一定为立法部门所服膺,美国参众两院的“军事委员会”常透过“国防财年授权法案”的审查机会,表达对“军政”的意见,名之为两党共识,迫使行政部门在“美中竞争过程”中纳入政策。

  这种政策带有浓厚的“战争与非战争手段”意识,是以军事作为支撑的政治性行为。例如,2021财年,美国加大了“太平洋威慑计划”预算,其目标便是实现以打赢为目的,让威慑具有可信度。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里德(Jack Reed)就说:“太平洋威慑计划的目的是祇给北京留下一个结论,你们在军事上不可能赢,所以根本试都不要去试。”〔5〕至于非战争手段,已经透过“全政府战略”进行表述。以下梳理2017至2022年“国防授权财年法案”涉及台湾与中国大陆的附加条款,重点归纳如下表,以理解美国手段升级的变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