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美国“制中强台”战略有效吗?

http://www.CRNTT.com   2021-11-29 00:08:08  


 
  从以上六个财年所涉及的“目标、路径、方式”,为美国两党对大陆与台湾之间区隔出做法,总体而言是“以军事战略为核心的制中强台政策”,军政战略思维被激活了。其路径是“提升台湾防卫力,增进美台防卫合作、全政府战略吓阻中国武力攻台”。其方式是“由高阶人员交流、军演观察员,升级为扩大对台总体军事建设协助、网络通讯安全、文化医疗合作、生产链合作等”多层面的联系运行。

  从美国财年计划设大陆与台湾内容来看,美国摆脱了争论已久的“一个中国政策”传统意识的局限,明确的显示美国已经由“美中三个公报”,位移到“台湾关系法”为核心的思维转变,一中政策局限的卸除,不可避免的也将同时碰触中国的主权问题。

  三、美国对台主权干预途径的归纳

  皮尔森(Frederic S. Pearson)和鲍曼(Robert A. Baumann)在讨论国际军事干预(IMI)时,区分了“支持性、敌对性、人道主义、领土性等形式,这些行动可能涉及侵犯目标国的主权”。〔6〕主要原因是,军事干预必定是有目的的,是国家领导人使用武装部队贯彻对他国干预的意志。

  对主权国家的干预,从政治战略上来分,可依“内部政治控制、政权更迭、国家体系重塑”等,因为目的不同,手段上可以区别为“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军事介入”等三个分项或综合运行。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干预,也无法摆脱这三种类型的手段。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操作还有三条途径,包括:一、具有全球或国际一致性质事务,强调合作;二、具有与美中各自整体国力发展相关,却又无法短期间脱钩性质事务者,进行竞争;三、具有威慑、胁迫性,且具有领导与扈从结果之决定性行动者,进行对抗(拜登说是激烈竞争,不搞对抗)。这三条途径,仍是以第三条为主体(军事干预)的全政府竞争。

  拜登政府希望以外交政策作为外部政治操作的主体,然而却无法真正落实,造成政治语言与行动之间形成差距,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早已背离行政部门独立决策传统,如美国国会不断透过“国防财年授权法案”机会,参与对外政策的决定。拜登或许有心不进行冷战,但他的决策不可能不再受内部政治的干扰,冷战形式的安全利益,仍在干预的手段上持续发酵。从被干预的国家来看,领土完整、制度稳定、治理发展是属于明确的主权范畴。两岸现状主权与治权是分离的,外力介入相对容易,长期以来台湾也是美国在亚太地缘政治制约中国的大牌。

  对美国而言,台湾不仅是独立与否的问题,还带有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色彩,关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力平衡,关系美国国家传统两洋总体安全,更何况台湾治权完整,美国可以直接展现影响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