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美国“制中强台”战略有效吗?

http://www.CRNTT.com   2021-11-29 00:08:08  


 
  至于文化融合进程,在“去中国化”的政策下,也遭遇台湾主体意识与主权独立的身分政治、身分历史,以及教育课程安排进行抵消。从台湾内部政治观察,融合发展的政策,受到极大的消解。

  唯独在经济融合度上,仍是两岸融合发展较为突出的部分。“2021年1至8月,两岸贸易额2088.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1-7月实际吸引台资6.4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1年台企A股新增4家,总共增加到42家。”〔10〕两岸融合发展形成“经济热、政治冷、文化断、社会缓”现象。

  融合发展政策遭遇台湾的抵消,形成单方、主动作为外,还受到2019年以来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疫情防治政策影响,阻滞了两岸交流。更严重的是美国对台政策操作,陷入美中“一中政策”竞争的困境。

  美国的“一中政策”窄化主权与治权的解释范畴,膨胀立法与司法要素,拓宽对台政治解释与扩大政策操作空间,透过国际盟友的联合操作,引起风潮效果,如立陶宛一中政策,捷克、意大利、日本的立法机构与政党交流,中国大陆所要应对的已非融合发展,而是代价更高的外交竞争。融合发展在政治层面操作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伍、美中“不战屈兵”的竞争模式

  美中在对台主权的“干预与融合”竞争,不限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要素方面的竞争,还涉及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军事要素。军事力量的使用基本形式,可区分为军事外交、军事威慑、军事干预、军事战争。美国在2022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已经拨列预算执行“太平洋威慑计划”。军事威慑成为西太平洋军事行动的主要模式,目的是希望维持足以阻止中国对台湾造成“既成事实”(fait accompli)的能力。〔11〕

  但“太平洋威慑计划”仅是美国大国竞争准备的一部分,正如里克所言,“要以打得赢为目标”的军事存在,在平衡过程中容易失去控制,威慑行动很容易向干预、战争冲突发展。 

  极端情况所指,便从威慑、干预升高为战争、冲突。若不想遭遇灾难损失,战争风险必须在管理、威慑、干预的实践力度上思考,要定义出攻势上限与防御底线。拜登在2021年4月与习近平通话时说,“我们欢迎竞争,我们不是在寻找冲突,但我明确表示,我将全面捍卫美国的利益。”〔12〕在2021年9月份的通话中,美中两国领导人承诺,“两国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的责任。”〔13〕为防止美中关系的失控,中国也列出自己三条底线,“不可颠覆道路与制度、侵犯领土与主权、打断发展进程”。〔14〕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