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台湾人讲述真实的台湾(下)

http://www.CRNTT.com   2011-04-25 11:09:30  


证严法师(中)及她的慈济基金会被认为是“台湾的良心”
汶川地震后第三天,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首批救援物资已经运送到桃园机场,46吨的救济物资将直飞成都双流机场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讯/很快,台湾个人自由行就要来了。对于台湾,很多人都有话要说。没去过的人,爱说那里的青山绿水、鹿港小镇。去过的人,更爱说街头的民主细节、孔孟遗风可是。这样的台湾,恐怕是想象多于现实,描绘大于探究吧。连台湾人都会疑问,这是我们的那个台湾么?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台湾?台湾人眼中的台湾,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请让台湾人来告诉你。

证严法师和她的慈济世界

   文_戴艾

  3月11日下午两点四十六分,住在日本宫城县石卷市一位八十三岁的老太太,为了躲避9.0强震过后引发的大海啸,正使劲地踩着自行车往高处奔逃。此时,在台湾忙着为慈济基金会成立四十五周年庆的慈济基金会志工们闻知地震的消息后,纷纷放下手边的工作,迅速联系慈济日本东京分会的慈济人。

  在地震发生没多久,在日本的慈济志工们已经把食材运往重灾区的茨城县大洗町,他们为灾民们准备的八百份素食,包括咖哩饭和味噌汤。

  慈济的高效工作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在台湾社会传为佳话。在历次救援工作中,慈济人的蓝衫身影,总是忙碌地穿梭在灾难现场,他们为无家可归的灾民们提供援助,发放毛毯和御寒衣物。

  尤其是在1999年的台湾“九二一地震”中,慈济人在地震发生不到一小时后就出现在了灾区,他们协助发放物资、安置灾民,比政府救灾人员和军方的速度还要快。

  “来不及了”、“做,就对了”,这两句是急性子的证严法师呐喊了45年的精神口号。

  从未踏出台湾一步的证严法师,从三十个竹筒开始,率领着四百万名慈济人,打造了横跨慈济医院、慈济小学到大学、慈济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出版社、大爱电台、大爱电视台、骨髓捐赠数据库等志业体系,花莲慈济医院旁边的静思堂,有一个高十三层的讲经堂,还有慈济从无到有的史料馆,这里不仅是慈善的世界,也是全球慈济人争相前来朝圣的“心灵故乡”。

  证严法师以及她的慈济基金会,近年来成为台湾民间社会一个光彩夺目的焦点,他们积极行善,教富济贫,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一摊血”开启慈济世界

  “每次谈到《无量义经》,我就满心欢喜!尤其义经中有一段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这十六个字,每天都在我脑海中浮现!”证严法师强调,慈济精神,就是由此而生。

  而对于熟悉证严法师的人,都听说过“一摊血”的故事,那是追溯慈济世界以及证严法师的慈善之路最早的线索之一。

  出生于1937年的证严法师,俗名景云,自幼过继给叔父为长女,随家人住在台中丰原,出家前自号静思。1960年,证严法师正值壮年的父亲因脑溢血骤逝,让她伤恸欲绝,开始思索生、老、病、死的人生。

  在父亲生病期间,证严法师前往一家私人医院探视信徒的父亲,突然望见地上有一摊血迹,询问后才得知,这是一位原住民妇女流产了,急需开刀,却因为付不起台币八千元的保证金而被婉拒在外,只能由失望的族人带回部落,证严法师闻言后十分不忍。

  “一摊血事件”过后,证严法师于1962年因为没有剃度师父而自行落发,隔年,因缘际会地皈依了台湾比丘界的第一位博士“印顺长老”门下,法名“证严”、法号“慧璋”,就此踏上修行之路。证严法师出家的过程并不顺利,后来只能暂居花莲“普明寺”旁的小木屋,直到她拜托母亲出资,在多地震、多台风的台湾后山—花莲买下一块地,兴建“静思精舍”,才有了稳定的修行之所。

  而后,她在普明寺研修佛法,巧遇三位花莲海星中学任教的天主教修女,在彼此讨论佛教与天主教的教义时,其中一位修女提及:“佛教信徒这么多、力量这么大,如果做社会服务的工作,影响会更大。”证严法师听了之后,心头一沉,决定汇集社会的爱心,将来要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台湾后山,盖一家“不收保证金的医院”,济世救人。

  就这样,一摊血和三位修女,促使证严法师下定决心在1966年创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后更名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 。她砍下竹子制成三十个竹筒,交给跟随她的三十位大多半不识字、上了年纪的“欧巴桑”(老太太),大家每天从菜钱里省下五毛钱投进竹筒里,帮助弱势者,这一股从菜市场开始的柔性能量,开启了慈济的“竹筒岁月”,第一位援助的对象,就是从福建漳州来台的独居长辈、八十六岁林曾老太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