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陈平原:“文学”如何“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3-06-07 15:15:06  


京师大学堂旧貌。(资料图片)
 
  我关心的一个事情,文学也可以是学校,给读书人生活的地方。而《汉语大词典》用的材料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那里面的一句话:南岸道东,有文学。有文学指的是有学校。其实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早的材料可以用。第一,《汉语大词典》列的比郦道元更早的是曹操的《修学令》。公元203年,也就是建安八年,曹操下《修学令》,内容是“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还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这里所说的各修文学,就是办学堂,设校官,选才俊,认真培育,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可以得到改良,先王之道可以不废。这里所说的文学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学校,或者说教育。

  你可以说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很多教育学家说他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问题,曹操确实对文教有兴趣,包括他本人的文学才华。今天我们留下来的不管是宋代,比如说今天河南的崇阳书院,或者江西的鹅湖书院等等,诸如此类传统中国的教育本身它可以是文学,也可以跟文学毫无关系。但有一点它不把文学作为专业。

  晚清后“文学”从Education渐变到Literature

  这个思路一直延续到晚清,今天我们读晚清材料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说文学那两个字其实做的不是文学。1895、1986年起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就给总理各国司务衙门写信,说中国应该办大学,在北京应该办一个大学堂或者叫大学校。而上这个奏折的是当时在华传教士的一个组织,叫文学会。狄考文代表文学会给上面上书说,我希望在中国办大学,需要教什么课程,列了一大批,唯独没有词章之学。你会发现很奇怪,文学会提议办大学但是不列词章之学。而文学会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呢?传教士林乐知加了一句话说,我们这个文学会的目的是专门以振兴中国文学为己任。你听起来很高兴,以为是跟文学有关系,没有的。他们所说的文学并不是Literature,而是education,是教育。而这个说法的话可以从几条不同的材料来论证。

  此前林乐知,我说的那个美国传教士帮助翻译了日本外交官森有礼编的《文学兴国策》,《文学兴国策》在晚清影响很大。那本书是梁启超等人理解西方教育制度,而且创建新的学制的重要样板。因为晚清的中国人到底什么叫西方大学,康有为、梁启超都没有留过学,五都不知道,就靠传教士的翻译来理解。

  本书《文学兴国策》的第一篇是耶鲁大学的校长Woolsey写的一篇长篇文章,论述文学的重要性。他说文学是有意益富过、有益于商务,有益于农务、制造、伦理、德行、法律、国政,文学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其实他所说的文学照样不是我们所说的Literature,他说的是学校和教育。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把文学的概念逐渐理解为今天的Literature的概念,晚清在逐渐演变。

  晚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王韬希望按照西方的学科制度来选拔人才,摆脱科举试的方式。他怎么说呢?他说我们整个学问应该分为两类,一类叫文学,一类叫艺学。文学包括经、史、掌故、词章四科。艺学包括舆图、格致、天算、律例,大体上文学等于今天的人文学,而艺学等于今天的理工,是这样的理解。另外一个启蒙思想家郑观应说得更有趣,他说文学应该分为六科,武学分为两科。换句话来说在郑观应心目中所有的学问分为两类,一类叫文学,一类叫武学。部队的、战争的这一类叫文学,其他的都叫文学,那就是人文社科、理工都叫文学。狭义的文学和广义的文学他在里面没有做区分,但是文学这个概念依旧没有独立。

  京师大学堂创建五年后提出不得舍弃中国文词 

  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点?1901年。1901年蔡元培写了一本教科书叫《学堂教科论》,一个下册子。对照当时他接受的西方思想学说和教育体制,希望把整个学堂的知识分为十个不同的科目,其中有一科叫文学。这个文学科目包含什么?包含音乐、诗歌、骈文、图画、书法、小说这五个分支。从美术、美学这个角度来理解文学,这个已经大大地迈进了一步,跟今天的文学不太一样,已经相对来说把这个范围缩小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北京大学1898年建立的时候,他们就面临这个问题。因为文学没有完全独立出来,文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1898年决定建京师大学堂的时候,总的思路独尊泰西各种实学。这里的实学大体上等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或者说理工应用这一类的学问。而对人文这一块的话,当时的总理各国衙门准备建京师大学堂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我们中国有,所以不着急,没有放进来。大家明白1898年建京师大学堂,1900年义和团烧了。真正的北京大学比较成规模的,各种档案比较齐全的是1902年,1902年张百熙奉命复办因为庚子事变毁坏的大学堂的时候,拟定了京师大学堂的章程,那个章程第一次把词章列为大学堂重要的科目,那个时候词章是大学堂必须学习的科目。换句话来说,把西方的大学制度COPY到中国以后会发现一个问题,所有的西方大学都有文学院,因此中国也需要这样的课程。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第二年起,当时晚清的重臣张之洞奉命参加学堂章程的修订,他说了一句话,以后我们所有的读书人都要学外语的。但是其中有一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语言、文字、词章会逐渐被遗忘了,那是不对的,因此他在整个所有的思路里面,在上给朝廷的奏折里面说了一句话,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词,向西方学习但是不得放弃中国文词,这个思路1903年起我们确立了。以后中国的文学逐渐进入我们的大学的课堂,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