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苏进强:“和平协议”不能逃避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0:30:10  


 
  三、马英九的军事互信与九二共识⑥

  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时任“行政院长”的刘兆玄在“立院”施政报告时,亦以“军事互信”与和平协议做为大陆政策的施政目标。“国防部”前部长陈肇敏更宣示已制定“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政策草案”,其中包括“预先通知军演活动、台湾主动公布海峡行动准则,并经由两岸交流来降低敌意,防止军事误判。”翌年的《四年国防总检》(QDR)鉴于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与“不独、不统、不武”原则,有相当的篇幅在呼应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或要求大陆撤除沿海飞弹,并计划以“稳健、务实、循序渐进”的态度,分别以近程、中程、远程三阶段,逐步建立两岸军事互信、签署两岸和平协议。而在马英九竞选连任时,亦曾再度提出上述议题政见,但却引起对手与舆论攻击,马团队立即改口并设定“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三条件,使此一政见形同搁置。

  2008年12月,中共发布的“胡六点”中,强调“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上形成共同认知的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都好商量”,这也是中共对建立两岸互信一贯立场的再宣示;但台湾内部对所谓“一个中国框架”,却尚未形成多数的共识,而国共两党的“共同认知”,并无法完全代表“两岸的共同认知”,这也是马英九核心幕僚苏起提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藉以突破台湾蓝绿对“一中原则”、“一中框架”陷入胶着困境的动机,苏起自承这是他的“发明”,并非两岸两会九二会谈的结论,大陆则以此做为2008年后两岸关系的论述基调。而他的“独创”论述,不仅在台湾掀起论战,并因使绿营的基本教义派与务实派对“一中”的立场与思维产生激烈的论辩,务实派的人士以谢长廷为代表,许多中壮派的绿营民代亦风行草偃,或与谢同行访问大陆,或参与不同团体到大陆参访。其中,尤以绿营执政的县市民选首长为最。基本教义派则认为“九二共识”根本是无中生有。

  坦言之,苏起的创见或为“无中生有”,或为独具巧思,但“九二共识”的确为两岸“形成共同认知”,发挥了创意性的催化功能。而大陆也对“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选择性地接受“一中原则”,刻意忽略“各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