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经济增长换挡期应发挥消费主引擎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08:41:26  


 
  新的经济增长点已逐渐形成

  文章认为,当前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经济增长从以往更加依赖工业和投资转向更加依赖服务业和消费。从需求端来看,投资与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加快,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可持续动力仍很强劲,消费或将成为主引擎。从供给看,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弱,但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在明显增强,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会明显扩大。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将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可持续动力。

  1.支撑消费增长长期向好,驱动力具有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

  (1)消费需求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已逐步形成。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正是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速时期,标志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会加快,处于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发展空间可观。消费升级加快将继续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旺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程度提高以及高收入群体的扩大,也将会推进中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并带来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使一些具有拉动经济增长功能的商品尽快成为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升级。旅游、高档(汽车、住宅)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产品消费将迅速增长,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内生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吸收1000多万农民入城,进而带动约1500多亿元消费需求。2013年虽然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3.7%,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更广的角度看,农民现实购买力的增加将为工业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拥有可靠的保障,农村的城镇化也将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工业品在农村找到稳定销路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和行业优势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产品加工水平,并利用市场的优势来集聚资金反哺农业。

  (3)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存在优化空间。

  与城市相比,农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偏低。2012年底,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16.9台,是城镇居民的85.9%;拥有洗衣机67.2台,拥有移动电话197.8部,二者分别为城镇居民的68.6%和93%,与城市相比,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住房、衣着等消费潜力更大,可优化的空间巨大。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4)农民消费的稳步增长将对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对于近6.3亿的农村人口所组成的2.5亿个家庭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万台以上的需求量。据测算,中国农村居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1253亿元,农业部门620亿元,服务业478亿元。另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因此,提高农民消费能力,释放农民消费潜力,意义十分重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