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新常态下更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9-14 09:52:44  


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增速会降下来,不断与潜在经济增速相吻合,但增长质量必须上去,结构必须优化。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讯/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9月10在在天津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上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首次向来自全球各国元首和企业家代表阐明了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了经济运行的新常态。早在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就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也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最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增速会降下来,不断与潜在经济增速相吻合,但增长质量必须上去,结构必须优化。

  中国网刊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经济师张影强文章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政府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经济保持了7.4%的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万人,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面对经济新常态,创新了宏观调控思路,总体思路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调控在精准上发力,推出了“定向降准”,对经济实施“微刺激”,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对稳增长和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更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法,全面管理好经济增长与改革的关系。一要稳定预期,增强发展的信心。宏观政策预期不明也容易助长“唱空”或“唱衰”的舆论氛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必要的政策压力。政府首先需要对未来发展有坚定的信念,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最新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有清晰的研判,要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弹性,增强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前瞻性和协调性。

  二要强调精准调控。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系数”,地方债、影子银行、高杠杆、产能过剩、房地产等风险随着经济减缓进一步凸显,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失衡所致。主要变现在,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过低;区域发展失衡,东部与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失衡,房地产泡沫严重,钢铁、建材产能过剩,核心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发展落后,农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等,这些不均衡仍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存在,宏观调控则更需要精准发力,可以继续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要实施“底线”调控。宏观调控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和贸易平衡。但宏观调控的底线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出现经济危机。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守住房地产价格下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采劝隔离性”措施,落地“差异化”手段,避免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发生大幅波动,应做到房地产金融政策的相对稳定,可考虑实行住房首付和贷款利率反向调整政策。比如,在贷款利率下调时,适当上调首付比例,防止因利率政策调整造成购房人支付能力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进而造成市场需求和房价的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