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经济引擎升级:转换新增长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05:52  


 
  二是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通过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

  三是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使企业恢复到健康的资产负债率水平。通过市场化方式(留存利润、权益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转让等)补充企业资本金。

  四是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议政府在充分借鉴和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负面清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3、全面实施新一轮全球化布局四大战略

  第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重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与出口国,但以加工和组装为主导的出口产业会限制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在长期看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的继续走高以及来自其他低成本经济体竞争优势的日益加剧,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削弱。

  目前,全球出口增值的近一半来自服务部门,全球直接投资总存量的60%以上都流向了服务业,服务要素已成为决定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关键要素,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应该在这方面多花些气力,为此,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服务领域的投资自由化,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必须进一步打开外资准入大门,吸引更多的国外高级生产要素。

  同时,2013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成为FDI流出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产业转移承接国逐步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进入了一个净投资大国的发展阶段。

  从长远来看,凡是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均有较高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的政府采购。

  第二,以构筑全球自由贸易网络为重点的自贸战略。一般而言,构建自贸区不外乎以下几个动机:市场导向(拓宽市场空间,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资源导向(深化资源开发领域经济合作,保障资源供给);战略导向(通过加深经济融合,形成同舟共济的关系,维护战略安全);规则导向(争夺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开放导向(推动内部改革,形成国内发展制度红利).

  目前,中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 、新西兰 、秘鲁 、哥斯达黎加、冰岛 、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签订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总额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近5000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中韩自贸区第十一轮谈判进展积极;中日韩自贸区第四轮谈判已毕,三方就货物贸易降税等问题达成共识;中国-东盟自贸区也正在向“升级版”迈进,中澳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亦有望加速。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规则导向、开放导向方面,仍大有可为。

  第三,以结构调整和升级为重点的全球价值链战略。未来十年全球产业竞争将是价值链上的竞争,中国必须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一是积极延长国内价值链,提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形成了研发和营销“两头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对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的方式结构,尽快提高加工贸易料件的本地化率,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原有产业的结合度;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加强自身优势的培育,使跨国公司将更多的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环节放在中国,优化母子公司之间的分工关系,促使加工贸易由单纯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

  二是重视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增强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控制力。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跨国公司全球化, 要提升对全球资源和经济的控制力,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就必须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目前, 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主要业务仍集中在国内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