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再次面临下行风险 预计将定向放松信贷

http://www.CRNTT.com   2014-09-24 08:52:08  


  中评社北京9月24日讯/最新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意外地集体不及预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甚至发电量等数据增速都创新低。如此趋于悲观的数据无疑预示着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下行的风险,要不要进一步推出宽松政策?中国GDP年度增长目标能不能达标?先“稳增长”还是先“促改革”?每当中国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学者和媒体的纷争就会再次掀起。

  财经网刊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文章称,在某些人的眼里,“稳增长”和“促改革”,好像只能选择其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在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称“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部分人据此认为7.5%的“绝对下限”取代了“区间”,说明高层已把“稳增长”放到了第一位,未来刺激政策或将显着加码。

  另一个例子是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因为李克强总理的致辞释放出了强烈的改革决心和对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信心;所以有人据此认为中央高层已下定决心抛弃“刺激思维”,回归改革正途。

  文章认为,其实, “改革论”与“稳增长论”一样,都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片面解读。总理的两次讲话只是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并没有要比较“促改革”重要还是“稳增长”重要的意思。以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为例,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李克强总理的演讲题目又是“紧紧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就跟写作文不能跑题一样,既然主题都是“创新”,总理的发言聚焦于“改革”和“创新”就成为理所当然,而要据此就认为高层已经把改革放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甚至于可以不惜牺牲经济增速为代价,那就是纯属误解了。

  在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具有两面性:一面是“促改革”,一面是“稳增长”。具体说到哪面分量重,哪面分量轻,这绝无定论。一定是要看具体情形的,经济下滑时,可能会倾向“稳增长”多一点,经济企稳时,可能会倾向“促改革”多一点。有人将之形象地比喻为“中国经济在刀锋上跳舞”,既要掌握平衡,还要注意脚下。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恰当。

  文章表示,要很好地理解当下,有必要深刻理解时下传播力很强的一个词———“新常态”。“新常态”被用于表述宏观经济从繁荣到衰退,再到正常的恢复过程,说的就是经济转型和再平衡过程。对于“新常态”,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承认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下台阶,这是前提。这也是“新常态”与“老常态”最重要的区别,“老常态”不承认中国经济减速是结构性问题,所以老想用“刺激投资”的方法把总需求推上去。第二,着眼于以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这是手段。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新常态”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第三,要“慢撒气”而不能“硬着陆”,这是底线。至于说底线是7.5%,是7%,还是7%以下,主要还是要看就业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