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绿营媒体制衡台湾政局 有多大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09-06-09 00:39:40  


郑文灿
 
    郑文灿:在台湾政治亲中媒体亲蓝背景下 绿营人士的发声管道相对变少

  台湾政治的亲中路线跟格局,已形成在台湾民间社会很大的危机感,而媒体的亲蓝倾向,也几乎到了一个很难改变的程度。在这个背景下,绿营的人士想要发声,想要有管道,想要表达一个比较不受到商业或政治考量下的意见,变得相对困难。

  所以,有绿营人士会用地方广播电台或网路媒体的方式,来作为一个传声的管道。其实这都还不算经营媒体,还只是一个小众的意见的传播管道。当然,即使是小众,力量也不可小看,台湾民主化的经验中,以小搏大、以地下对抗地上、以非主流对抗主流,也曾经有过成功的实例。台湾的主流媒体,在民间的信赖度好像也不那么高。绿营人士经营媒体,还是有空间的。

    “玉山午报”可能改变台湾的舆论生态

  比较特别的是吕前“副总统”的“玉山午报”。对台湾的媒体生态来说,如果绿色阵营的晚报能够办得起来,应该是一件对舆论生态有所改变的事情,因为台湾这种公共舆论的形成,如果用一天24小时来算:早上有报纸出刊,接着一整天就是七家专业新闻频道,然后午报出刊了以后,晚上接着有很多的新闻节目,评论节目,一天的舆论议题就是如此形成的。所以我常看到,看到各式各样不同立场的评论节目,主要的议题来源也是唯一的一家-联合晚报。

  所以如果有一个不一样的午报,不一样的晚报,那应该也有一种所谓“创造议题”的效果。“玉山午报”如果成功,它就会有重要的价值。

    区别媒体的蓝绿色彩并不容易

  当然,我们很难去区别到底哪个报纸是蓝的或绿的,或哪个媒体是蓝的或绿的,金恒炜总编辑从台湾媒体产业的历史根源、族群的背景,已经作了很精致的分析,台湾媒体的政治倾向是根植于国民党威权体制的历史因素。

  台湾记者协会吕东熹会长也从从业人员的身分,看出很多深层的因素,因为,在主导这些公共舆论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并不见得是记者的笔或麦克风,它常常有报老板的影子,或者编辑台的影子,政治倾向的根源,其实是一个绵密的网络所形成的。

  虽然我们不太容易做一个很明白的二分法式的区分,可是我觉得,在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之后,台湾媒体的自由度其实是被打上问号的。我们过去虽然认为,媒体的自由开放与政治上的民主化,是同步进行的,1986年民进党成立,1987年人民团体法才修改开放组党,民进党之后才拿到政党证书。出版法是在1988年废止,后来才开放报禁。这些事情都是在同样的背景下发生。

  但不管怎么说,媒体自由总是台湾由威权走向民主一个很重要的支柱,它的客观性、多样性、多元性,应该是我们期待的,但实际上的情况一直不是这样子。其实到了民进党执政的八年期间,也没有非常重大的改善。这里当然有很多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媒体政策可以来检讨,但是这是另外一个题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