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西方人笔下的西藏封建农奴制

http://www.CRNTT.com   2009-03-28 09:19:43  


 
  达斯看到的情形在50多年后依然如故。1936年,英国组成了一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访问拉萨使团。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是使团成员之一。他在记录此次出使的《圣城拉萨》一书中说,在拉萨“门道旁边常常有成群的乞丐依墙而坐,他们吐出舌头,竖起大拇指,哭诉着乞讨”,“一些乞丐是老人、瘦骨嶙峋的人、盲人、残疾人和病人”,而这些情形“随处可见”。

  凄凉阴郁的社会面貌:

  “没有证据证明西藏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谭.戈伦夫

  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严重窒息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西藏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广大农奴饥寒交迫,生存维艰,因饥寒贫病而死者不计其数,城镇中乞丐成群。

  托马斯.曼宁是最早进入西藏的英国人之一。在《叩响雪域高原的门扉:乔治.波格尔西藏见闻及托马斯.曼宁拉萨之行纪实》一书中,记录着1811年呈现在托马斯.曼宁眼前的拉萨的情况。书中说:“城里没有什么看起来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人愉快的东西。房屋周围尽是污迹和脏物。大街上到处是狗。简而言之,一切都显得凄凉阴郁,使人感到毫无生气。”

  近100年后,这种状况丝毫没有改变。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写道:“这座城市脏得无法形容,没有下水道,路面也没有铺砌石块。没有一栋房子看上去清洁乾净或经常有人打扫。下雨之后,街道就成了一洼洼的死水塘,猪狗则跑到这些地方来寻找废物渣滓。藏人如牛似马地劳累,而赢来的却是为数甚微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其他地方大自然却慷慨大方地将这些东西赐予人们。”

  在前人的文献基础上,当代许多研究西藏问题的西方学者对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美国学者梅.戈尔斯坦在《喇嘛王国的覆灭》中指出,“农奴是庄园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经济剥削制度为西藏政教统治集团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加拿大学者谭.戈伦夫在《现代西藏的诞生》中说,1959年以前的西藏“无论想象力有多么丰富,西藏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绝不是‘令人羡慕的’。”那种认为旧西藏不存在阶级制度的说法,只是“反映了政治上的需要,但不符合真实情况”,“没有证据证明西藏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