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台湾选举蓝白合之难 难在何处?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00:02:45  


 
  台湾地区“蓝白”政党的合作缘起于台湾政党力量发生了显着变化,国民党整体性衰弱与民进党“独裁式”成长的背景下民众党成为“关键少数”备受期待。台湾“解严”以后开放党禁,小党林立,在“立法院”的主要小党包括:新党、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时代力量等。一般而言,为了研究便利,在政党分类上,通常会虚拟(dummy)处理政党变项(party variable),把小党支持者依其“统独”属性、政党起源分类为蓝营或绿营。自2000年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色阵营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色阵营之间的“权力争锋”成为台湾选举生态中的主色调。2016年被视为台湾政党竞争的转折年,民进党赢得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同时一并掌控了行政和“立法”系统,国民党全面丧失在高层权力结构中的优势。其后,民进党利用执政资源对国民党展开全面清算和多重打压,国民党未能有效扭转局势。2020年国民党在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度失利,台湾“一大一中多小”的政治格局基本定型,国民党作为民进党主要竞争对手的力量式微。

  民众党在蓝绿斗争中的起伏式成长。2019年8月成立的民众党,具有浓厚的柯文哲色彩。201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中,柯文哲成功运用竞选策略,攻克了台北市传统蓝大于绿的选民结构,以无党籍身份获得多数台北市选民支持成功当选,这也成为台湾地区选举中首次无法以蓝绿作为政党区分的案例。其后,在201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中,柯文哲再次以无党籍胜选连任。相比第一次的顺利当选,柯文哲此次的胜选更多地凸显出台湾社会对于蓝绿恶斗的失望情绪。蓝绿选民出现“绝不支持某政党”的情况为其赢得发展空间。柯文哲由此提出“新中间路线”以求开拓非传统票源。针对内政议题,“打绿批蓝”,树立“理性中立”的新政党形象。在两岸关系上,民众党采取“政治左”“经济右”的做法,意求既能争取深绿选民,又能拉拢中间选民。

  由于民众党具有极强的柯文哲色彩,所以民众对柯文哲的满意度往往与民众党在台发展前景相关联。民众党成立伊始柯文哲形象受损,施政满意度持续下滑致使民众党创党初期困难重重。对此,民众党通过增加党公职、扩充组织架构、完善政党制度体系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增强财务自主等方面逐步扩充了政党实力。其后因撬动传统蓝绿版图遭致国、民两党反制。目前民众党在内政上“打绿批蓝”,意图体现作为在野党的监督能力,向民众证明自身“超越蓝绿,一切为民”的政治理念,以正在执政的民进党为主要攻击对象,致使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白绿关系的破局成为蓝白合作的契机。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原本是“太阳花运动”的政治产物,以绿色青年军为主体,共同对抗国民党。柯文哲当选台北市长背后不乏白绿合作的助力。白绿合作在柯文哲认同“两岸一家亲”理念后破局。柯文哲成立民众党后主张走不同于蓝绿的中间路线,民调支持度跃升至台湾第三大党,引发民进党的警惕。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民进党在“立法院”席位过半,国民党与民众党则分别拿下38席和5席。对于意图全面控制“立法院”席位的民进党而言,民众党斩获5席的结果难以避免地引起民进党的警惕防范。民众党虽拿下5席不分区“立委”,但区域“立委”提名18席则全军覆没,总得票数仅26.4万票,情势并不利于政党的长期发展。就选举权益而言,唯有拉拢国民党才能对抗民进党。基于此,民众党“立委”蔡壁如抛出“在野大联盟”概念,表示“只要法案利民,都可以寻求各个党派合作”。〔6〕呼应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铭宗提出的“新‘国会’将聚焦经济、民生相关法案,希望能和时代力量、民众党有更多合作”之呼吁。柯文哲作为民众党主席也表示“只要有道理都可以合作”。〔7〕蓝白双方都表达出可以合作的意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