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的两岸政策
应该改为“以拖带变”
最后,民进党面对这样的情势,有何策略?刚才淞山说民进党现在的政策是“以拖待变”,我觉得目前感觉上是这样没有错。但是,我认为民进党应该是“以拖带变”,是“带动”的“带”,不是“等待”的“待”。拖的目的是,尽量拉长两岸交流的时间,让台湾有争取更多时间的可能性;但是要想办法带动大陆转变,而非等待转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大陆学生那么多在台就读,民进党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民进党的主事者或党员,有没有想过带动这些人改变的可能性?不说别的,去年我在选举,东吴大学有许多陆生上课,他们来找我想要参观台湾选举,我说好啊!就叫几个台湾学生,带他们从北到南跑一个礼拜,甚至我也带他们参观call-in节目,他们高兴的不得了,也接触到台湾政治、民主的变化。
民进党要有更积极的政策,带动大陆的转变,而不是待转变。最近林佳龙办了一个陆生的营队,让台湾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有一些对话。甚至我认为民进党可以公开欢迎大陆学者到民进党参观,他们来不来是他们的事情;党中央每年办个寒、暑假的营队,让大陆学生来参加我们的青年营,也让两岸的学生有更多交流。
两岸交流互相影响才是真正的两岸化,不是内地化。最重要的,台湾还要想办法“国际化”,国际化包括经济、文化等等。马英九最近一直强调,台湾获得多少国家的免签证,可是你要知道,免签证是出去。民进党的主张应该是,台湾要给多少国家免签证,让这些国家可以非常自由地来台湾。从绿的立场来说,不要只有两岸化,国际化还是要走。同样地,我认为民进党该扩大的不是“中国事务部”,而是国际事务部。国际事务部应该想出一套让台湾务实、可行的国际化策略;而不是批评过度倾中,因为那样人家会问你的替代方案是什么?所以,我还蛮期待国际事务部扩编,网罗更多国际事务专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以拖待变”的结果,民进党未来会面临很多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要是“以拖带变”的话,或许还有一点机会。当然不可能夸大自己一党带动整个转变,但至少还是要有因应策略,尽可能去带动必要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