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 
中评论坛:民进党大陆政策方向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00:18:38


 
  中国化取代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台湾对中国的依赖愈来愈深,特别是经济上的依赖。台湾新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已无绝对的优势,从优势到平起平坐,甚至到2010年开始变成相对劣势。不管在经济上的成就、资金上的充裕;中国也正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但相对于台湾民主制度的功能不彰,政党恶斗。台湾经济丧失优势,政治也令人失望,社会制度保障也无多大成就。

  所以台湾新社会面对中国大陆,相对缺乏信心,产生的政策就隐含着部分投降主义与妥协主义的思考,被逼得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政策,例如所谓的“九二共识”、“一个中国”,这与台湾新社会整体思维、整体信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两岸化”的概念则是相对于“国际化”,台湾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分子,为什么今天的主题设定是两岸化?两岸化不等于国际化,两岸化是从国际化衍生出的另一个特殊国与国关系。两岸化的基本内涵是,经济上一体化,政治上特殊关系;从过去国统纲领,到民进党主政时的一中一台,到马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政治关系再加上历史与血源的联结,包括文化的类似性与重迭性,所以从各种面向来看,两岸变成一个特殊的互动关系,才有今日所谓的两岸化。这与台湾与日本、美国不同,台日或台美可能有经济上的一体化、政治上的相似性,但是没有历史、血源、文化的连结。

  台湾社会两岸化是一种现象,也是现在进行式;而其未来的趋势是,两岸化会愈来愈深,中国大陆的一举一动,不管是政治上的改革或经济上的表现,都会制约或影响台湾人民的生活,甚而台湾的制度。当台湾受中国大陆制约程度加深、加快的情况益加明显之下,民进党作为一个曾经执政过的政党,如何去思考两岸化的台湾新社会?我认为应该从总结2012、面对2016这个角度思考。

  2012年“总统”大选前,民进党认为内政问题大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内政就是经济上的表现与执政效能,马政府执政效能为人诟病,经济承诺也多跳票;在执政党内政表现不及格的情况下,照理说,民进党应该有很高的胜选机会,为什么最后功败垂成,输了80万票?其中大概就是两岸的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