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记者:一些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误读,担心“一带一路”建设将对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形成冲击。对此,您怎么看?
袁征:中国无意利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亚投行等举动挑战美国的意图,其本意是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不仅如此,中方非常清楚中国没有这个实力。另外,中国也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里的受益者。而美国有一批学者一直认为,一旦中国强大就一定不会仅限于目前这样的状况,而且与美国一定不会是“双赢”的状态。按中方来讲,这只不过是与原有经济体系、机制相互补的;但是美方往往会观察到,中国提出这个方案证明中国有这样的实力,也从客观上来讲提升了中国在东亚地区等地的国际影响力,而这点美国是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对其在同样地区的影响力会造成冲击,所以它一定会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但不管怎么说,中方是没有这个能力和意图去挑战美国的。
中评社记者:美国为何似乎一直都以较负面的角度来看待中国?
袁征:所谓中美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就是如此。中国是新兴大国,美国是霸权国家、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追赶的速度也比较快,这令美国比较吃惊,也就越来越担心,因为它不知道中国“这个少年”长大之后究竟会到达怎样一种程度?会不会到了“壮年”之后来再来推翻美国?美国人想事情都有霸权思维,面对中国的崛起也需要心理适应期。美国做世界第一已经很多年,除了当年的苏联,也就现在的中国具备挑战它的能力,所以美国自然很警惕。
美国常用的一条战略就是接触(engagement),实际上它是接触与防范交互,通过接触引导你使你进入其领导的国际体系,但与此同时你也要遵从其规则。另外,美国人认为中美两个国家很不一样,一个是民主国家,一个是集权国家,再加上东西方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的差异使得美国对中国另眼相待。美国社会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现实主义,所以美国会想方设法控制议题的或事务的主导权。其实我认为,只要处在美国的位置上,任何国家都会有一样的反应,不管对方是否是自己的盟友,但其他国家渐渐崛起已成事实,美国也需要从“一家独大”的状态中逐步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