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记者:美国对于中国所提倡的“新型大国关系”为何反应不积极?它的忧虑在哪里?
袁征:首先这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美国对此感到不太舒服,可以看到,奥巴马在公开场合对“新兴大国关系”只字不提。实际上,尽管有“中国威胁论”,但美国人骨子里面并不认为中国目前可以与它平起平坐,而且美国很看重同它盟友的关系,如果“新兴大国关系”摆在了很高的位置,那么其盟友心里一定有不同的想法。另外,对于“新兴大国关系”的内涵美国人其实是有犹豫的。“不冲突、不对抗”这点上中美相互之间有比较高的共识,但是对于“相互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道路选择”,美国人就表示了疑虑和不同意。至于“合作共赢”,美国会思考如果和中国合作共赢,那么其盟友会担心利益受损而美国也必须要考虑下它们的关切。所以,两国对“新兴大国关系”的内涵的理解有明显的差异。还有就是两国文化之间也有一定差异:美国人讲究实际、关注当下而中国人往往会先树立一个较为远大的目标再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所以两国的思维定式和认知上不一样。现在美国对于“新兴大国关系”的概念表现得进退两难,公开否定的话就表明美国无意与中国建立双赢关系(win-win),但是肯定也不符合美方的做法,所以现在美国就是淡化这个概念,既不公开赞成也不公开反对,在能够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把双边关系推升到一个新高度。
中评社记者:中国提出的新亚洲安全观是否会与其产生冲突?您认为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观是怎样的?
袁征:双方关于亚洲的安全观肯定是冲突的,至少美国人这么看。坦率地说,美国对此非常关切也非常反感,所以它对之后中国提倡建设的亚投行、“一带一路”也非常担心。美国认为,这种说法就是想把美国排挤在东亚、西太平洋甚至亚洲之外,因为从地缘角度来讲,美国确实不算亚洲国家,所以如果一再提及这个概念,美国人就非常敏感。中方曾经对此解释过,但效果欠佳。
说到底,美国的安全观就是要主导,要同盟。美日、美韩、美菲、美澳……再加上其在该地区的一些伙伴就支撑起了美国在亚太的整个安全架构。客观上讲,现在的亚洲就是“二元构”——经济上靠中国、安保上靠美国。从中国角度来讲,它还是希望由亚洲国家对亚洲地区环境安全进行塑造,但是国内有人对此也有不同看法,认为这样定义会引起美国担忧,所以我们发现之后我们对此的讲话都比较包容、宽松一些了。从本意上讲,在目前亚洲“二元构”的状态下,中国也不可能把美国排除在外。
总的来说,冷战结束已经多年,但美国还在强化同盟,这是和时代潮流不相符合的,因此中方对其做法定有保留,而美方受心理上的霸权主义和主导权的影响,对中国也定有不满,这还是一种相互博弈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