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海潮就台湾“反服贸”事件发言(中评社 孙仪威摄) |
中评社厦门7月4日电(记者 孙仪威)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两岸学子论坛”今日上午在厦门大学召开。
本届学子论坛的主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青年学子的梦想与行动”。近70位两岸青年学生与近40位两岸关系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两岸议题。同之前以专家学者为主角的两岸论坛有所不同,根据议程,本次论坛的主讲人系两岸青年,而专家学者们则主要负责点评。论坛议题覆盖两岸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除了大会发言外,论坛还设六个分论坛:涉外事务与两岸关系、政治文化与社会运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两岸经贸与经济发展、文学思潮与历史文化以及文教交流与社会发展。
在上午的大会上,九位来自两岸的青年学子就两岸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话题发表了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海潮就台湾“反服贸”事件发言,剖析了“反服贸”背后的原因以及对台湾与两岸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之所以会爆发“反服贸”事件,以及台湾学生会成为“反服贸”的“先锋军”,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系对台湾未来发展的社会焦虑;其二系对大陆竞争的某种不自信;其三系受统“独”议题的过度操弄所致;其四系对党派私利的厌恶反感所致。
另外,“反服贸”事件也折射出了台湾当前政治困境:首先其凸显台湾政体中的行政立法僵局。在“反服贸”过程中,台湾政体结构中主要权力主体之间在沟通协调和危机处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失,进一步加剧了行政低效和社会不满情绪;其次展示了台湾社会民主与法治素养浅薄,在“反服贸”事件中,民主与法治精神缺失成为台湾社会需要面对的深层问题;第三系暴露出了台湾社会的政治信任不足,在“反服贸”运动中,台湾社会在涉及两岸议题上暴露出相当明显政治猜忌现象,反映出台湾的政治生态处于非此即彼的对立状态,导致执政党及其政府的政治权威并未得到真正巩固。
刘海潮也列举了台湾“反服贸”事件造成的若干影响。第一,直接导致服贸协议的暂时搁浅服贸议题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在短期内已经造成该协议难以在“立法院”顺利通过的客观事实。第二,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速度,在“反服贸”事件中,台湾学生抗争直接诉求对象是马英九当局,但也间接地向大陆政府表明了其立场和态度。因此,这种抗议活动会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第三,潜在危害台湾经济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