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博士候选人吴维旭就台湾地区半总统制的政体改革进行了论述(中评社 孙仪威摄) |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比较政治系博士候选人吴维旭就台湾地区半总统制的政体改革进行了论述。
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在读生王喆也以《台湾月刊》与《大公报》为观察对象,论述了战后初期大陆记者访台书写的特点。
学生发言结束后,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曾建丰与台湾政治大学国发所所长、两岸经济合作平台专家委员童振源教授分别进行了简短地点评。
曾建丰点评道,刘海潮“反服贸”的选题有点时政评论的问到,这个问题在台湾的影响不会是短期的。写这样的文章需要快、准、有深度就更好了,刘同学基本上都已经做到了。其中可以商榷的地方是,第一,定性部分不是非常明确,是“学运”,是“暴力事件”,是违法还是合法的?并没有准确的定性。第二,“青年”的定义没有清晰地给出。第三,下结论的时候还需有更多论据支撑。
陈乙棋的文章是个老题目,他在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方面论述得非常好的。需要补强的地方是,文章谈到了很多概念和机构,各种线索展开得十分全面,但缺乏一个整体的总结与描述,“有了砖瓦和结构,但让人想象不出来要盖什么房子。”
吴维旭的文章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即在台湾也是持续时间长,层级高以及解决难的问题。总体上逻辑和层次非常清晰,但台湾的实际动态变量仍存在欠缺考虑的问题。
芮鹏的文章整体论述非常精彩,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整个历史的发展。但在结论部分还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