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熊玠:我对马英九不独不统不武的看法
http://www.CRNTT.com   2008-07-22 16:30:19


马英九任务之艰巨,是因挽救大厦于将倾之使命刻不容缓。
  中评社香港7月23日电/纽约大学终身教授熊玠在中国评论月刊七月号发表题为《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体会与诠释》的文章,对马英九的“不独、不统、不武”的提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本人有幸被邀参加了五月二十日马英九就职典礼与当晚的宴会。在台湾期间也曾广纳各方意见,期能较为深入地瞭解新政府对当务之急的因应政策以及对大局处理的构思与愿景。自认获益良多,亦甚感鼓舞(连民进党内也有人私下表示台湾政局之混乱将终止而趋正规化)。

  马英九任务之艰巨,是因为台湾历经八年政治浩劫之后,摆在面前挽救大厦于将倾之使命刻不容缓。首先,须要恢复人民对政府之信心:确立匡扶台湾之正确目标(“政治清廉、经济开放、族群和谐”、“提升台湾的竞争力、挽回过去流失的机会”等);以及厘定为政之正确大方针(譬如“遵宪与行宪比修宪更重要”)。当然,新政府接手后百端待举中,最重要的当推两岸关系之改善。这也是大家最注目的课题。因此,本文针对马政府的两岸政策,依据个人之体会加以简单阐述与诠释。

  马英九两岸政策之重要方针

  由其就职演说以及其他已公开发表意见(包括答记者问)中,可以整理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的指导方针﹕

  (1)主张“不独、不统、不武”。这是他竞选的承诺。也是概括了大陆与美国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海峡现状的一项共识。此点在他就职演说中,已刻划成他所言“符合主流民意”的政策。由于他在选举中得到百分之五十八点二五压倒性的选票,所以竞选时的承诺,已足证是符合主流民意的选择。事后证明他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行政院研考会”于五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全台湾地区确有百分之八十一的人支持他的“不独、不统、不武”政策。

  (2)绝对不赞同民进党和台独人士企图以“台湾”取代“中华民国”。在他就职演说中特别强调“中华民国与台湾命运紧密结合”。但,他也特别标榜由“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进取”这些传统核心价值所构成的“台湾价值”。用以取代搞台独人士的“台湾主体论”(即变相为台湾法理独立提供的理论支柱)。

  (3)提出两岸相互不否认彼此的存在;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原则下恢复两岸谈判。强调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确认大陆十三亿人口是“同胞”。一反陈水扁的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与民进党否定“一个中国”的台独党纲。

  (4)指出两岸最终解决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这点应属创举。等于具体落实如何“搁置争议”与“开创未来”之道。

  (5)认为两岸互动不容国际介入(这是他对“自由时报”二○○八年三月二十九日访问的回答)。一反陈水扁仗外援以抗中共因而丧尽了台湾自主性的失误。

  为克服某些障碍或困境而  采取的相应措施横遭物议

  马英九就职前后,因某些面临的特殊障碍与情况须克服,因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或姿态;却遭误解或非议,甚而引起各方怀疑他的判断能力与果断。故对之须特别加以分析与澄清。然后方能探讨他处理两岸关系的用心与开展之步骤、以及他所依赖的团队。

  首先,如要瞭解马英九的作风与为政之道,我们还必须洞察他能胜选的更深一层奥秘。除了客观环境(譬如民进党执政八年的腐朽与失败造成“民心思汉”)以外,还有鲜为外人注意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是我在台湾期间请益于数位深通台湾政治行家所吸取的心得。这些行家一致推崇马英九的一个特性,是其他政治人物(尤其是蓝营党魁级的人物)身上鲜能见到的。那就是他对选民的需求、感受以及大环境的政治氛围、甚至一般人难能体会到的暗流,有特别尖锐的体察能力。因此他能抓住群众心理、顺应潮流,而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他亦能掌握时机拟定适当甚至出奇制胜的对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放下身段;和一般常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密切打成一片。竞选期间,他深入民间作长期留宿(long stay),跟农民学庄稼;与渔民共捕鱼虾,等等。堪可比拟蒋经国经常下乡在路边面摊与路人共进便餐的与民同乐之平民作风。所以在马英九就职那天,他在民间留宿而结交的朋友群众中,有很多代表赶来参加祝贺、一睹盛况为快(这是他亲口告诉我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情)。虽然他已经当选而且已经就职,但是他仍然好像在继续竞选般地关注大众的民意导向。以下所谈的情况与他的处置种种,均表明了他对民意、主流氛围以及政治暗流的敏锐感以及因顾及正负民意(更要做到得体与平实)而采取的适当回应。他如此做,是因为他要作全民的总统。我们必须注意到他这方面的特性,才能深入瞭解他一举一动的含义与用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