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4-21 10:20:35


 

  团课

  打破次元壁,玩到一起

  常有人用术语“青年亚文化”来指涉B站文化。它原本指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对成年人的社会秩序采取颠覆和抵抗的姿态。20世纪中叶,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撰写了一部叫《通过仪式抵抗》的著作,青年亚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西方学者认为其特点之一就是边缘性、颠覆性、抵抗性。

  然而,中国青年文化现象并非如此。田丰、潘霁共同认为,中国青年相对更为内敛温和,多少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雅,抵抗性并不强,顶多“我玩我的,你不懂,我们就互不干扰”。如果主流人群或上一代人表达出愿意倾听、理解的意愿,他们会更加高兴,乐于分享,圈子内外的双重认可使喜悦加倍。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已经从过去单位统管一切的组织形态,进入市场化、原子化的个体生存形态。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是一种个体的主动选择。现在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原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怎么玩,自己寻找同伴,构建认同感。

  “他们的群体认同,和传统的集体主义并不完全一样。”田丰解释说。比如同样是爱国表达,老一代人经历的是革命教育,而现在年轻人的爱国情怀,更多体现为一种文化自信,自我认同,你骂祖国,相当于你在骂我。所以对年轻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把过去一套简单搬来。

  今年疫情期间,复旦大学把团课放到了B站上,推出抗疫知识相关的“云团课”,每周一次,迄今已经推出七期。如基础医学院陈捷亮讲“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讲“一场全球治理的压力测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