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禁用“我不是说过了吗”,“全国推广”应该有
http://www.CRNTT.com   2022-10-13 18:27:51


 
  客观而言,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窗口工作人员也不例外,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偶尔一次还可以理解,如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显然就不是有没有好心情的问题了,而是工作作风、对自身职能定位出了问题。不排除其中有人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一等,群众只能听话、顺从,听不懂话的、不顺从的就得“挨呲儿”。

  当然,地域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能力也不同,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时下,肉眼可见的改变也不少,“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成为越来越多地方窗口服务的标配,有的地方甚至推出了“无感服务”。

  对这份尚在征求意见中的《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龚先生和诸多网友一样充满期待,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对窗口工作人员能力的规范与提升,更关系着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以及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和高质量的发展。

  “您好,您请坐,请问您要咨询什么问题?”“

  “我将为您录入系统,请您耐心等待。”

  “很抱歉,您提供的材料里面缺少XX,我们暂时不能受理您的业务,这是我们的补齐补正通知书,请您将缺少的材料补齐后再来办理,辛苦您再来一趟。”

  ……

  龚先生在这份《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的附录B(综合窗口人员服务文明用语)中,找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当然,好态度不是装出来的,内化于心才能持久地外化于行。有关地方和部门出台这样的规范,其真正用意是让基层职能部门和人员切实做到有担当、善作为,让基层政务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品质迈上更高台阶。(来源:工人日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