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家庭因房价触发的“门当户对”
http://www.CRNTT.com   2020-05-05 11:43:21


2013年11月25日,浙江省温州市一套进入司法拍卖程序的住宅,看房的人在用手机拍摄屋内情况,墙上还挂着业主的新婚照片(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中评社北京5月5日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家”往往跟房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婚和买房之间也自然的联结在一起。

  住房资产作为一般家庭的主要资产形式,在过去20年间,其价格的迅猛增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个人被允许在市场上自由购买住房。此后,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2002年开始,相关法律规定 ,所有城市土地交易必须通过招拍挂进行,这进一步促进了地价和房价的增长。在2002到2013年之间,35个大中城市的住房单价平均增长了11.4%。其中,2002-2008年间,房价年均增长率达9%,2008-2013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3%。用基尼系数度量的住房资产的不平等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0.78。

  房价的大幅上涨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几乎每个人都想“下场”分一杯羹,一方面“尽快上车”以免在房价继续暴涨的趋势下永远买不起房,另一方面也想用自己手里的积蓄撬动更大的财富。然而高房价所导致的高首付仍然在市场上划定了很高的门槛,将多数家庭挡在房产市场的外面。

  2005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26.2岁和24.1岁,在这个年龄段上,他们的积累财富不足,难以负担过高的房价,而是否能买房,以及能够得着的房产的价值就依赖于两方父母的支持。而在这一背景下,一次联姻无异于一次对房地产市场的联合投资,小两口各自把父母的钱放在一起,来支付巨额的首付。这也是坊间的段子“两个北京人结婚就像两个上市公司重组”里所说的现象。

  既然要为买房融资,自然想要跟家里更有钱的配偶结婚,从而可以购买更多(更大)的房产。而每个人都想“高攀”的动机,在婚姻市场的均衡下就表现为“门当户对”匹配模式,也就是说最有钱的男性匹配到最有钱的女性,第二有钱的男性匹配第二有钱的女性……以此类推。换句话说,如果这种“融资买房”的动机足够强,那么婚姻市场就会表现成按照父母的财富水平匹配,有钱人和有钱人联姻。

  笔者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庆华教授在最新发表于发展经济学国际顶级刊物发展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文章“在房价飞涨的市场,谁与谁结婚了”(Who Marries Whom in a Surging Housing Market?) 中论证了以上渠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