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利用外资并未遭遇天花板
http://www.CRNTT.com   2021-11-08 08:32:47


  中评社北京11月8日电/在保持引资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我国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借助国际大循环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继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合作共赢,正是发布首份利用外资规划的题中之义。

  “到中国去!到中国投资去!”投资圈里的这句流行语,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成效。中国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善高效的产业体系,给予了投资者们丰厚回报。

  中国在外资政策上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细微变化,都备受境外投资方的关注。作为我国首份利用外资专项规划,《“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近日一经商务部发布,就引发不少猜想——

  有投资者发现,规划文本中除了提出未来5年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外,还明确了一系列量化指标,比如,到2025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00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达30%等。实际情况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已经比较接近7000亿美元了,但“十四五”时期这一目标还设定在7000亿美元。这背后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利用外资正遭遇天花板?

  单纯从数字上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量在规模上变化不大,但从横向比较看,中国在利用外资上依然是全球瞩目的“优等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贸易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利用外资规模萎缩、流动性下降等问题。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下降了38%,仅为8460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最低,未来还可能会持续缩水。但中国作为少数几个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2020年实现使用外资1443.7亿美元,逆势增长了4.5%,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外资也要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显然,在保持引资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我国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如何优化外资结构作出明确部署。比如,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数字转型、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绿色服务等产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如,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健康、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设立全球和区域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这种结构性变化已在部分重点领域有所显现。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2.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9.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3.4%。应该说,利用外资领域的这些亮点,完全契合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总体看,当前我国外资流入延续了稳中向好势头,全年利用外资量很可能还会好于预期。但也要看到,以区域化、多元化、短链化为特征的全球产业链重塑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和前途。下一步,充分利用好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借助国际大循环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继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合作共赢,正是发布首份利用外资规划的题中之义。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