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能让这样一个中间的部分回归到主轴,我认为取决于三个P。第一个P是候选人的personality,候选人的人格特质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同一个国民党推不同的候选人出来,民调的差别会非常大。这代表政党认同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候选人的人格特质。就重要性来讲,不能说完全可以超脱出政党认同,但绝对不低于政党认同,特别是在“总统”级的大选当中。第二个P才是政党party,这涉及到政党的组织动员、政党的主要诉求、政党的党纲、政党的主要章程等。第三个P也很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第三个P就是policy政策。我相信很少有人会去看竞选的白皮书说了什么、政见是什么样的,很少人会看你竞选的纲要,因为很少有人是看政策去投票的,大家更多的还是从候选人的人格特质,从政党的属性方面去投票。但是我相信第三个P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家如果都厌倦了蓝绿之间的对立、口水战,很显然具体政策就慢慢变得更受选民关注。
最后,亲民党等以前的第三势力支持度不断下滑,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不受年轻人欢迎。依据我们的瞭解,目前这种大型的选举,特别像“总统”选举,年轻人喜欢的人未必会当选,但是年轻人很讨厌的人一定不容易当选,所以2020年美国的选举跟台湾的选举有很多不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就是年轻人喜欢的跟年轻人讨厌的,以及我们所讲的仇恨值远胜于喜好值。我不晓得2024年会不会改变,但至少这两个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年纪大的人很难改变年轻人的想法,但是很多年轻人通过组织动员、透过新媒体,能够影响一些年纪大的人的看法。我举个例子,很多人只看数字,不看内涵,2016年,20~40年龄段的人占台湾投票总人口大概只有32%,而50~70岁的人占台湾投票总人口的39%。我相信这个问题现在一定更严重,因为少子化、人口老化越来越重。很多人还看到另外一个问题,20~40的人投票率平均在5成8以下,可是50~70岁的人投票率都在6成以上,甚至最多到7成,所以很多人认为年纪大的票似乎比年轻人重要。我觉得这种观念要改了,特别是在台湾这样的选举过程中,台湾不像美国地方那么大,而且美国老百姓对政治基本上是冷漠的,但台湾地方这么小,而且台湾媒体选前一年多已经天天在炒作,让你完全无法置身事外。所以我觉得年轻族群对政党、对很多的包括蓝绿的议题都有很大的观念改变。一个政党能不能赢得未来,取得关键力量,年轻人是首要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