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楼继伟: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23-07-09 16:43:35


  中评社北京7月9日电/据经济日报报导,中国经济是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而且与全球经济发展互相促进,任何力量都很难将中国同全球经济脱钩。现主要结合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方面看法。

  ·改革开放开启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4年,通过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配套改革,包括税制、分税制、市场准入、金融改革、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并解除了价格行政管制,市场对资源配置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国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支持中国高速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红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到80年代进入就业期,这时抚养比低,劳动力充裕。在生产函数中表现为劳动力要素收益低、资本要素收益高,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效应,提高了投资占GDP的比重,推进了经济增长。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也带动了经济增长。

  还有一个特殊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各地相互竞争保持高增长的格局。这有利有弊,一段时期内确实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出现了部分地方超出财力可能,违规举债大搞基本建设的现象。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提高财政赤字,集中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时,基础设施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扩张性财政政策给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更为重要的是,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支持了经济增长。

  ·进入新时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