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http://www.CRNTT.com   2023-09-25 08:08:05


   
  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贸易大国地位依然稳固
  
  文章指出,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近岸化、盟友化和去风险化,令中国产业链及对外贸易遭受冲击,加剧了各方面对中国经贸形势的担忧。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削弱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中国经贸放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演变的大格局下进行观察。总的来看,尽管面临一定挑战和压力,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难以撼动,对外贸易发展仍具较强韧劲和光明前景。
  
  一是中国在全球出口所占份额较为稳定。1月份—8月份,在全球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货物出口额虽有所下降,但横向比较好于周边国家。2022年,中国货物出口在全球所占份额为14.4%,比201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份额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1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地位。
  
  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从产业链看,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9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为30.5%,稳居世界首位。从价值链看,2021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总产出中的份额为27.7%,比疫情前有所提高。价值链份额的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在保持价值链后端(指依托资源禀赋和劳动力参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组装等环节)份额的同时,前端(指依托技术优势参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份额也在迅速提升。
  
  三是中国与重点区域产业链联结不断增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总额为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对RCEP其他成员国中间品进出口总额为8.7万亿元,增长8.5%。随着中国产业链区域联结不断增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RCEP区域贸易往来也更趋活跃。今年1月份—8月份,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4.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占同期中国外贸比重为15.2%;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增长3.6%,快于外贸总体增速。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有力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既要看“量”的扩张,更要看“质”的提升。近年来,各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不松劲,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在推进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4%,比2012年提高0.63个百分点。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升。2020年—2022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9.1%,相当于GDP的比重由2019年的16.34%升至2022年的17.36%,对经济增长带动明显。随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持续增强。
  
  二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也有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从城乡发展看,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释放了巨大的投资消费需求。2022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城镇化质量还不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7.7%,还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市民化。下阶段,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将有力带动内需扩大。从区域发展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快于东部,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2013年—2022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为6.8%,快于东部0.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从未来看,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优势潜力,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将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三是绿色转型蓄力新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2020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分别增长78.0%、39.6%。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7.5%、24.0%,有力拉动了工业增长。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有效激发了新需求,绿色产品内销和出口增势较好,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了新助力。今年1月份—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2%;上半年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1.6%,成为出口增长新亮点。还要看到,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方位经贸合作不断拓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经贸合作空间广阔。2013年—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8%左右。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大批合作项目在共建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截至2022年末,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的合作区累计投资3979亿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公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民生与经济发展相互牵动、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奠定物质基础,而改善民生过程中也扩大了投资、促进了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2020年—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覆盖10.5亿人、13.5亿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改善民生过程中,投资消费需求潜力激发,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城市更新行动为例,2019年—2022年,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900万户;共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化管线超20万公里、加装电梯7万部、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6.3万个,有效带动投资增加,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综上所述,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状况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向好发展有坚实支撑。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对于经济恢复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客观认识、全面分析,看到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完全能够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逐步克服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国际上唱衰中国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但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和条件,完全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