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甘肃简牍博物馆展现生生不息中华文脉
http://www.CRNTT.com   2024-07-22 10:48:04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据光明日报消息,在纸发明之前,中华文明书于何处?以竹、木为原材料制成的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

  这是一个长达千余年的“简牍时代”。《尚书·多士》中“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表述,是有关简册的最早记录。自殷商至晋,漫长岁月中,简牍化为历史的见证。这些书于竹片木板之上的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记忆,穿越千年而来。

  漫漫黄沙之下,6万多枚简牍出甘肃。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向人们讲述着2000多年前,发生在河西边塞、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探寻竹木之书里的历史

  23厘米长、1厘米宽,一枚标准尺寸的简牍,细细长长。

  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仅简牍就存有近4万枚。

  初见,枚枚简牍上记录的满是宏阔。

  取材于当地的胡杨、松木、红柳,这些细长木片上保存着众多文书、典籍,记录了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诏书、檄书、律令、簿籍、符传,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如果说正史中记载着国家大事,那么简牍则让历史血肉丰满,纤毫毕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