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据光明日报消息,在纸发明之前,中华文明书于何处?以竹、木为原材料制成的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
这是一个长达千余年的“简牍时代”。《尚书·多士》中“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表述,是有关简册的最早记录。自殷商至晋,漫长岁月中,简牍化为历史的见证。这些书于竹片木板之上的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记忆,穿越千年而来。
漫漫黄沙之下,6万多枚简牍出甘肃。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50129件(组)。这些珍贵的简牍文物,向人们讲述着2000多年前,发生在河西边塞、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探寻竹木之书里的历史
23厘米长、1厘米宽,一枚标准尺寸的简牍,细细长长。
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悬泉汉简……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仅简牍就存有近4万枚。
初见,枚枚简牍上记录的满是宏阔。
取材于当地的胡杨、松木、红柳,这些细长木片上保存着众多文书、典籍,记录了从国家制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诏书、檄书、律令、簿籍、符传,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如果说正史中记载着国家大事,那么简牍则让历史血肉丰满,纤毫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