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中评社 沈而忱摄) |
专访全文如下:
中评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今公布已经两年半。您如何评价香港参与大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还有哪些不足?
方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虽然正式印发是两年半,但实际上2017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到现在已经四年半了。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指出,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我认为,大湾区区别于世界其他湾区或内地其他城市群的最大特点在这里、最大挑战也在这里,虽然粤港澳地理上很近,但是由于制度不同,很多规则不能衔接,商品、人员、资本、资讯这些要素处于不同的体制下,想要流通,还隔着一些“墙”。如何让要素能够相对便利地流动、如何推动跨境制度对接,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这个角度看,这几年大湾区还是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展,譬如2019年11月公布的16条惠港措施。深港的人流往来一直很频密,在有大湾区规划之前,有人提出能不能把两地的地铁卡合并起来,便利深港跨境人士。虽然是小额支付,但是由于涉及到两种货币的跨境支付问题,很久都做不成功,最后只能把两张卡的晶片,物理粘贴在一张卡上。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些便民的小事,障碍也是非常大的。现在,香港居民可以在香港开设内地的银行帐户,为他们在内地使用移动支付提供了便利,为港人扫除到大湾区住宿、交通、购物等后顾之忧。此外,还有港人港税、居住证等政策。这些都说明大湾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关乎民生的方面。
除了便利惠民的措施,香港的专业人士也得到了扶持。港澳人士考内地的专业考试难度很大,因为他们学习的体系不一样、接受的训练不一样,即使考取了资格,在执业时也受到不小的限制。现在专门为港澳人士设置了执业资格考试,这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另外,大湾区内地九市也开放了一些试点地区,直接认可香港的专业资格。
从顶层设计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是由韩正副总理领导的,这种高层协调也有利于破解过去在地方层面没法解决的困难,因为大湾区中涉及到的跨境事宜都属于中央事权,如果有一个高层的协调机制,对于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建设还有不足。首先,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确实很难对接。其次,香港从19年开始经历了很多风波,包括修例事件、疫情封关等,导致与内地和澳门的交流受到不少阻碍。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香港的社会环境逐步稳定;至于何时通关,还需要视乎疫情的发展。但是从宏观上看,大环境是向好的,大湾区下一步合作的有利条件是不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