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港府对新界北要有整体规划的思维。新的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通关模式,未来的罗湖口岸新建后也有很大可能采用“一地两检”模式,这些腾出来的土地和文锦渡口岸南面、莲塘/香园围口岸南面的土地片区是相邻的,可以串联起来,协助打造香港的“国际创新科技走廊”,服务香港的整体发展。
第二,新界北需要有新的创科发展模式。新界北的区位优势极佳,能够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及科技人才往来香港与内地的便利条件,也能够与深圳强劲的创科产业生态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些都对大型科技企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它们来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香港发挥作为自由港的制度优势,同时依托深圳强大的产业实力,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要打造“南金融、北创科”这样一个双核心布局,关键之一是要在新界北和港岛之间搭建一条快速铁路通道。我的设想是,该条铁路从新界北的跨境口岸出发,直达金钟等港岛核心地带,并且要满足停站少、时速快的特点,将新界北和港岛之间的距离拉近至30分钟。此外,我发现港府规划铁路网路的思路是依照本地人口迁移态势和未来分布评估,再安排相应铁路项目来缓解交通压力,这种思路使得交通规划永远滞后于区域发展。我认为港府应当更有前瞻性,善用交通规划为区域规划发展提供指引。
中评社:在“大湾区”这个概念提出之前,香港就实行了“广东计划”,给予移居广东的长者一定津贴;2021年,特区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对于这些做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香港政府把自身的矛盾推给内地解决。您如何看待?香港可否依托大湾区解决深层次矛盾?
方舟:这其实是国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目的之一。有朋友问我,这个区域不是叫大珠三角吗?为什么要改名成大湾区?这里有两个因素。第一,国家需要培养核心经济增长极,而且是对标的是全球最核心的经济区域。大湾区对标的是纽约湾区的金融、三藩市湾区的科技、东京湾区的高端制造,希望在这些核心产业上能够有全球领导地位。
第二,国家看到了香港和澳门内部的问题,香港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矛盾,单靠自身的市场规模难以解决。大湾区为港澳创造了一个直接连通的腹地,帮助它们解决深层次矛盾,为它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这是国家战略考虑的出发点之一。
所以我们不能说香港把自身问题“推”给内地,其实这对广东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通过与港澳的合作扩大自身的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