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 |
中国区域经济“大哥”之争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01 08:21:14 |
争相与上海接轨 在这种形势下,谋求发展的长三角各城市,争相与上海接轨。 杭州与上海的迅速对接,自然引起宁波的紧张,但是宁波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作为东部沿海最优质的深水良港,宁波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如果选择做外贸,从经营成本和物流的方便程度来看,没有比宁波更方便的了。”李旭波对此深有感触。 “从产业角度来看,我们是接纳了上海的一部分转移产业。”方照强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这是一种产业的协调发展,也是对城市自身定位的适应。 “宁波是一个制造业大市,不可能失去上海这个大码头。”商人李旭波与方照强的观点不谋而合。 彻底改变杭州湾格局的还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这让宁波与上海联系更加紧密,路程从原先的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 “这确实改变了长三角的格局,把宁波从一个边缘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这也显示出我们要和上海接轨的迫切愿望。”方照强说。 “跨海大桥的通车,多少会让杭州有些失落。”宁波市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随着杭州湾大桥的通车,位于宁波南端的台州也提出其城市发展新战略,“握手宁波,接轨上海。” 而绍兴市在多方争取后,成功立项嘉绍跨江通道的建设。这一工程也被称为杭州湾第二跨海大桥,这一大桥的投资金额大约是128亿元,显示出绍兴对接上海的迫切愿望。 泰州、镇江、常州、无锡等15座“上海圈”的圈内城市,其官方都设有“接轨办”,而这个“接轨”,就是与上海接轨。 各城市都盯着“老大哥”的世博会 让方照强感到最欣慰的还是上海作为老大的低调、海涵。 如果追溯长三角城市之间合作的历史,可以推到20多年前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方照强对此记忆犹新,“起初是各市的经济协作办主任进行的一些商讨会议。”在计划经济年代,各城市都以自己城市出产的产品,通过上海“老大哥”的平台,来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经济协作的会议升格为市长会议。而会议商讨的层面也由经济向教育、科技等纵深方面发展。 让方照强颇为感慨的是这一机制,“上海当然是老大,但是老大一直是放下身段与大家平等地交流,这样的机制类似于联合国,每个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平等的地位。” 每个城市的地位平等,最能体现的是对一些具体事务的表决,“每个城市都是独立的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每年大会都会选定几个特定的选题来让大家参加,各个城市可以选择参加,也可以选择不参加,都是非常自由的。”方照强说,近年来在市长会议的指导下,已经陆续举办了10多个专题论坛,涉及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 “每年的市长会议,上午都是闭门开的,市长们一起自由平等地交流,到下午正式开会时,才进行一些程序,闭门会议是拒绝媒体报道的。”方照强说,“闭门会议的交流都是推心置腹,容易形成共鸣。”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