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台港关系 新形势下问题与建言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00:23:12  


 
  庞建国:台湾可通过香港进入东南亚

  在谈到实际面的机制运作之前,我谈一点学理上面的说法。在2001年12月中国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之前,香港的仲介角色与中转功能,不仅是对两岸而且是对全世只的,很多国际间的资金与企业都把香港当作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但是2001年12月中国大陆加入世只贸易组织与全球接轨之后,香港这方面的功能就慢慢降低了。2008年第一次江陈会之后,大家可以看到,香港不仅在作为大陆与外在市场接轨的功能受到影响,它在两岸关系中的仲介角色、中转功能也受到影响。

  我相信,在此情况下,香港本身会有种焦虑:在中国直接面向全球、以及两岸关系改善之下,香港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功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刚刚也提到,金融海啸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区域经济实力的消长,欧美市场当然还是要把握,但是大家都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欧美市场的成长性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相对而言,开发中国家所形成的经济体,尤其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合成的东协加一这一块市场,是被很多人所看好的。

  在此情况下,香港与台湾有没有可能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由于两岸关系已经改善了,台湾大概不太可能再借用香港作为仲介角色,因此东南亚确实是彼此合作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想法可行,当然在两岸之间机制的安排上面,就可以有些新的思考。

  不宜参照海基海协模式

  至于比较属于学理性的思考是,从网络和流动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全球化或是区域整合的结果,其实人流、物流、金流、乃至于信息流,并不是普遍地在每一个角落延伸,而是形成一个层次性的网络。过去,台北与上海之间有个“双城论坛”,那是我在当台北市议员的时代,陪同当时的白秀雄副市长去上海参访,协助建立的交流平台。那时的思考,就是把双方都视为一个全球层次网络的重要节点,然后,台北市与上海市可以透过某程度的优势互补,提升彼此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性。同样的思考,可以用来处理今后的港台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