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 
大陆:民共对话的阻力动力与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二)常言道:“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民共两党向来连“逢”的机会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共关系史”基本是空白,因而彼此之间缺乏直观、真切、系统的瞭解。而且,即便是对于“间接的”民共关系,各自脑海中充斥的,基本上都是“不良记录”、负面记忆,不利于两党建立互信。

  其一,在中共眼里,以往民进党释放的所谓“善意”,总是附加一些对方显然不可能接受的条件,遭到拒绝后又指责对方不回应、没善意;这是一种带有浓厚政治伪善色彩的操作。

  其二,两党之间,统独价值观对立,没有契约,甚至没有契约意识,说变就变:变“好”时,因得不到及时回报而“踌躇不前”;变“坏”时,因得不到应有惩罚而“变本加厉”。当年,陈水扁也曾信誓旦旦宣称奉行“新中间路线”,可掌权后却像“冲进瓷器店里的公牛”,成为十足的“麻烦制造者”;蔡英文声称民进党要“用理性、务实、稳健、有效率的路线”(2),可大选期间却高调否定“九二共识”、捍卫所谓“台湾主权”。民进党性格如此善变,中共即使乐见其大陆政策增加理性元素,也仍对其后续政治作为没有充分信心,回应起来自然有难度。

  其三,“动机论”早已成为两党观察对方时的主要思维模式。民进党动辄用“包藏祸心”“别有用心”“吞并台湾”等词语乱给中共扣政治帽子,不断质疑中共对台工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共方面,则习惯于将民进党自以为是善意的“新提法”定性为“换汤不换药”。如针对当年陈水扁的柔性喊话,大陆人士就曾指出:“台湾新领导人执政后确实表达过若干‘小善’之意,但在大陆眼里,那全是枝枝蔓蔓,否定了‘一中原则’和‘九二共识’为‘大恶’。”(3)这样一来,两党彼此之间难有稳定可靠的预期,无法建立政治互信。

  (三)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有恃无恐”,并不认为暂缓民共对话会给自己的战略目标带来灾难性后果,因而都不将其作为短期内非提上议事日程不可的问题,从而客观上降低、冲淡了推动实现民共对话的迫切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