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优化中国货物贸易结构的战略目标和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8:55:55  


 
  1、推动传统产业出口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人口红利”的释放支撑了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也带来了包括工资、资源能源、环境成本在内的各种要素资源价格的迅速上涨,中国传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正逐步减弱。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突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中国已进入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拐点,且劳动力平均薪资较2010年增长了近50%。IMF预测,2014-2020年,中国人口红利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增长皆会下降。目前,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中国的出口正遇到制造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拼资源、拼价格的增长难以为继,唯有参与更高层次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价值链较高增值环节上寻找发展空间,才是传统产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出路所在。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进一步深化,制造业将更加受到各国重视。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反思危机前过度追求经济服务化、虚拟化的教训,开始注重实体经济,大力促进制造业回归,纷纷推出了“再制造业化”战略。围绕制造业振兴,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基础设施更新、人力资源提升、5年吸引1.5万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选择美国”计划、“五年出口倍增”等一揽子措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制定了振兴制造业的类似计划。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出台新的工业政策(被称之为“新工业革命战略”),拟将工业增加值占欧盟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6%提高到2020年的20%。发达国家试图借此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价值环节上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振兴制造业的目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批新兴经济体也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可以预期,全球制造业供给能力将快速扩张,在需求不振的形势下,未来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化”战略昭示出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国更应该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出口升级,树立制造立国、质量立国理念,创造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中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跨入中高收入行列,而中西部地区经济仍较为落后,存在低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就业群体。在这些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重要产业,粗加工和简单加工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进一步做精做细,提高附加价值,满足更广阔市场需求的较大空间。因此,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并不意味着不再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不意味着不能再出口中低端产品,而是要因地制宜,把高、中、低端结合起来,在传统比较优势中增加更多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的含量,延伸出口价值链,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高端价值增值环节上的供给能力和性价比,增强综合竞争力。

  2、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升级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更加重视新技术研发与新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在研发投入总量、技术储备、人才与产业基础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未来将继续引领全球技术创新的方向。面对科技创新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兴国家业不甘落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国纷纷提出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

  中国顺应世界产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于2010年9月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出口初具规模,部分产品的国际市场地位逐步提升,如新能源产业的光伏产品,高端装备制造的高速铁路等。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主要在于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产品质量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外营销渠道。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相比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在未来面临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实施,将制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国际市场。中国长期以来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虽然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却必须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中国要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制造、营销等各环节的国际化发展水平,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在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着重提升发展质量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形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新的比较优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