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优化中国货物贸易结构的战略目标和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08:55:55  


 
  (二)积极扩大进口,促外贸平衡发展

  长期实施“重出口、轻进口”、“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虽然使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但由于出口增长明显快于进口增长,形成了巨额贸易顺差,也由此带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能源资源供应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升值压力加大等诸多问题。2005年以后,中国实施积极进口政策,以缓解贸易差额的过快增长。虽然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但进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限,进口的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急剧上升,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滞后,未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三是消费类产品进口不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高。

  与出口一样,进口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口与出口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等投资品,可以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进口消费品可以产生消费示范效应,并传导至生产环节,提升国内同行业制造水平,提升出口产品档次、质量。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一方面使中国出口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对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贸易保护主义压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外贸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同时发挥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仅要推动出口升级,继续稳定出口,充分发挥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引导资源流向的作用,更要积极扩大进口,注重进口促进中国技术进步、保障战略性资源能源供应和提高消费者福利的积极作用,从而优化进口结构,促进外贸均衡发展。

  三、优化货物贸易商品结构的路径

  文章提出,优化和调整目前不合理的货物贸易结构,应以技术和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升级,同时,以开放促进进口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更积极作用。

  (一)以技术和创新推动出口升级

  1、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增值能力

  中国是工业化中期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竞争优势,也是外贸出口的根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使得中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贸易大国地位稳步确立。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持续减弱,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也加大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和出口升级的压力。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的出口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高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提高传统产品的加工深度、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一系列国际名牌出口产品,使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

  2、延伸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

  过去30年,加工贸易在扩大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带动出口型加工组装和配套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进口关键零部件的过度依赖,多数情况下采取贴牌生产方式,对促进自主品牌产品,尤其是上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和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的作用较为有限。因此,新时期中国要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延伸国内增值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和核心零部件产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国内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引导加工企业从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方向发展;鼓励外资企业转移先进技术和设立研发中心,逐步引导中国本上企业以合作和并购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