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外贸要突破国际旧格局提升竞争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9:27:18  


 
  6.质量标准存在差距,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整体上看,中国外贸出口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质量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产品外观质量差、外形设计单调、未能达到进口国标准等。

  中国的外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企业主要比拼成本,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大幅下降,进而造成工程原材料和施工标准的降低,质量不过关和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信誉,部分进口中国商品的国家甚至取消了对中国商品进口时的免检优惠。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是纺织品、水产品、畜产品、农副产品等。

  目前中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业较为缺乏,还达不到美国和日本进口的平均技术水平,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201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1万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投入国,若能增强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差距有望得到改善。

  综合国际国内的各种影响因素,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仍将保持稳定、低速的增长。预计下半年进出口增速将高于上半年。但外贸仍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要完成全年7.5%的预期增长目标,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若出台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则进口增幅有可能超过出口增幅。从外贸总体发展的特点来看,仍将延续质量效益型发展趋势,即一般贸易的占比会进一步增加,加工贸易将有所减少;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比重会继续增加;中西部的进出口增速将高于东部沿海地区。

  实现外贸稳增长关键是提高竞争力

  文章指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稳定外贸持续增长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问题,还涉及提升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外贸可持续较快增长。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实现转变出口增长模式,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要鼓励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外贸进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形成有实力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从全球市场视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等环节延伸产业链。

  2.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大力提质增效。考虑到目前中国出口企业承担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具有刚性,难以通过政策减税实现降低成本,可进一步通过减少对外贸企业的审批环节,清理不必要税费,降低企业行政费用支出等,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要充分发挥“走出去”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拓展企业出口途径,绕开各种贸易保护障碍,降低企业负担。鼓励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参与境外投资,结合能源开发、资源整合、战略投资等重大项目,以出口信贷、对外援助等手段,带动中国机械设备、机电产品以及消费品出口。

  3.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重视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大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创新动力 ,将其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4.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服务市场的开发,加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这是一个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为此,中国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对现有服务产业进行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力争早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服务出口,大力提高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