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经济增长换挡期应发挥消费主引擎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4-08-29 08:41:26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投资5.9和0.4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网络消费、通讯产品、汽车等是近年来市场的消费亮点。

  上海证券报发表特约撰稿人梁达文章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个突出表现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是近年来较差的。结构调整阵痛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经济增速趋缓后,一些长期被掩盖的问题、矛盾和风险逐渐显露,在行业、产品、业态分化明显的背景下,一些传统行业如何实现脱胎换骨、重获新生将是一大挑战。

  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持续

  文章分析,1.外需疲弱,未来增长难现大起色

  1978-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年均增速达16.4%,但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比上年增长速度下滑至7.6%,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下拉GDP0.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9%,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当前,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求发展、求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国内外的一些因素叠加将影响未来外贸增长速度。

  从国际层面看,随着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升,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脆弱,导致外贸出口增长乏力。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中,中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想方设法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加以限制,极力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产品遭遇海外贸易救济调查共92起,占WTO统计的各成员新增贸易救济总数的22.6%。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不少国家仍处在经济危机后艰难的调整阶段,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高债务、高失业率成为西方国家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困境,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未来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较严峻,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仍将影响出口增速的快慢和效益的提升。

  从国内因素看,由于加工贸易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有较大比重,决定了产品在国际上只能以较低价格销售。而近年来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导致出口成本大量增加,挤压了盈利空间,产品提价空间有限,将直接降低出口竞争力。

  从中长期趋势看,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减少,外贸难以再现前些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国际竞争力看,与以往相比,出口型劳动密集产业对华转移已大大减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展开竞争。从数据分析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初级产品、资源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已有所恶化,低技术制成品的竞争优势相对减弱。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