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梁涛 许章润 秋风:儒家复兴与中国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8:00:14  


 
许章润:重提“到枢纽时代”非易事

  第一个向度是回到“希腊、罗马”和“希伯来”,将西洋古典枢纽时代的文明枢机,多所研探,一窥究竟。其为现代西洋文明之根,既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又是其“船坚炮利”的思想和价值远源,对此当然不能懵然无知。当然,对于古典枢纽时代的印度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等其他文明,同样不可忽视。第二个向度是回到先秦,回到秦汉,在重温中国文明最具活力、最充盈着生命劲道的时代脉络中,体认和发见这个文明的血脉。毕竟,两千年来,滋养着我们民族和文明的就是这一叫做“先秦”的时代。可能,近百年来尤其如此。虽然百年之期,反传统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儒家和先秦诸子,其意其义,如影随形,从来不曾退场;“明道救世”的士大夫情怀转换为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支撑着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救国建国运动。第三个向度是近代枢纽文明,主要是现代早期以还、源自地中海文明而延展至大西洋文明的一揽子内容,特别是它的法政结构。当今之世,总体而言,依然是大西洋两岸联手统治世界的时代。它不合理,但有原因,为什么?要求我们去追问其富强之道,要求我们去深究其文明之道,由此而探索现代世界和现代秩序的构成原理,特别是所谓的“双元革命”的机理和实效。进而,展开儒学和西洋文明的对话,过去不可免,今日尤必需。这是第三点。

  第四,此刻的中国,终于到了一个大转型的收束时段,也就是到了中国现代文明“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中国这一波转型,可以预言,在一、两代人的时间里,必将完成。换言之,这样一波现代枢纽文明,以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复兴作为最后的高潮。大戏即将开场。汉语思想现在所面临的任务是文化集成,概予大转型以体系化解释。通常,体系性思想和体系化思维是人类思想的大时代的必然产物,大时代必然产生大思想大理论,转过来,大思想大理论是大时代的精神结构和德性源泉。凡此体系性解释和整体性观照,不仅在为俗世人生提供当下路标,而且在于昭示来程、揭示去路。因此,超逾一个半世纪的转型,数万万人的生聚教训,所需总结和汲取的,必定不限此世此境,而有为普世人类生存智慧所分享所沾溉者,就看汉语思想是否上心、有无劲道了,就看汉语学人是否用功、有无功力了。

  第五,职是之故,我们此刻追究中华文明道统,其实是在为此文化集成预做准备。涓滴学思,终亦必汇成浩浩精神大河,胡可自弃。由此牵涉到我现在希望阐明的一点,就是“中华文明究竟有没有超越性”。诸位,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马克斯·韦伯,下迄后来的一些汉学家,异口同声,都说中华文明是一种世俗的文明,专注于肉身与现象,了无超越精神。但是,问题是,无论是比对于基督教文明,还是其他文明,为什么中华文明竟会了无超越精神呢?上下五千年,浩浩乎千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如果没有一个超越的精神做支撑,何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先秦诸子,变而为汉学,尤其是佛教东渐,辗转出中国式的智慧禅宗,而以宋学回应,打理出一篇轻灵空廓之境,再接续以明清实学(明清实学,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禅化而提出。至明代后期蔚然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将中国儒学由宋明理学推进至新的阶段,强调“经世致用”,是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编者注)。迄至20世纪初年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晚近三十年的不息思想求索,中国文明展现了一波又一波生生不息的精神脉动,而于天人之际、生死之间、灵肉两极、义利双向中来刨根究底,而且,它们付诸知识分子个体生命之火的熊熊烈焰,怎么就不是“超越性”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