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全球化下中山思想新思维:国家角色与大同之治
|
曹俊汉(台湾)
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
20世纪8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一直没有受到挑战。国际关系的重要论文都以这个理念为主轴。具有代表性的为1968年有名的政治学者J. P. Nettl在《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季刊上发表了一篇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即力陈国家不管在何种形态之下,仍是政治分析的中心(the center of political analysis)。这也是说,国家是一切引导发展或转型的重要力量,没有国家居中的作用,一切的发展过程便没有可能发生,或虽能发生,其作用或影响也是微弱的。这种看法对中山思想一直强调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本质没有任何变化。
中山思想中的三个主轴: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都在民族国家这个中心上发挥,而Nettl在论文中看国家的结构,认为包括四个意义,正与中山思想不谋而合。这四个意义为::
1.国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之集合体,包括领土、主权、民族和政府等。
2.国家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单位,就如同个人之于社会。
3.国家代表一个自治的集合体,它代表社会组织的最高层次,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规范社会行为、分配资源及维持秩序等功能的政治体。
4.国家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为社会活动提供制度和法规。
其次,Nettl归纳欧美各个社会不同传统后指出:不同的历史传统、心智传统、文化传统三者,是造成“国家状态”(stateness)有所差异的原因。什么是构成国家的要素呢?Nettl认为这是由共同经验而经过有组织的扩散;而这点可以藉由君主、领袖、教会、政党、军队、国家,或是它们全部,来加以建构与强化。对我们研究中山思想的学者而言,如认定国家是基于原有的民族所建立的,则必须符合主客观因素:就主观而言,参与者须有主观的内化意识;而客观方面,国家须是普遍化集体的客观存在。中山先生在这点上的发挥可谓相当详实。
在谈到以民族(nation)作为国家的认同要素时,Nettle认为:许多人的确认为国家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要考虑到在国家活动的经验性问题外,尚须考虑依赖文化倾向以承认特定国家概念的存在。下列三种方式可以用来呈现国家的概念内涵: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