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中评论坛:未来十年两岸的重大变数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00:24:19


 
  周志杰:对大陆的几点建议

  今天学习非常多,听到非常多的观点,也有启发。接下来,我作几点补充:

  第一,大陆要有面对蓝绿政党不断轮替的心理准备。大陆出台相关政策,应该考虑到台湾政党轮替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大陆出台的政策,要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以某些政党的利益为导向;不管谁执政,大陆都能够保持自己政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第二,如前所述,大陆应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为台湾创设一个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的适当身份。在国际空间方面,现在两岸的互信还不够;大陆应该设法超越对台湾政党轮替的恐惧,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为台湾创设一个参与国际组织(特别是IGO)和国际活动的适当身份,让台湾成为一个介于合作非缔约方与缔约方之间的一种角色,而不仅只是观察员。这种弹性安排,可也要配合中国在IGO话语权的增长。大陆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

  第三,大陆应该创设一个包含台湾主体意识在内的民族认同的论述。也就是说,要很巧妙地让台湾的──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既有的论述,可以容纳在这个新的民族认同的形塑的论述当中。例如,国民党现在常用“中华民族”、民进党可以接受“华人”的概念,共产党若还是坚持“中国人”,在台湾就慢慢没有市场。何况,在国外的通说,Chinese感觉上已是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大陆同胞眼中的台湾同胞在海外,其实很习惯被称为“Taiwanese”(台湾人)。因为,中国人的称号,已经被前者霸占了!“中国”亦然,国际社会上称中国就是专指中国大陆,所以台湾自然而然就是台湾了!谁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外交辞令,这是民众真切的感受。因此,一中各表的外部化,将是两岸开启政治协商后,针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陆如何正视“中华民国”国际法人格的有效存续,并以双方在兼顾内外部因素后均能考虑接受的方式,扩大台湾在国际组织上的实际参与,是今后大陆对台工作能否“入岛入心”,促使台湾民众往converge或diverge方向移动的关键。

  第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两岸史观要对接,包括抗战史的还原;两岸没有理由不在所有的史观上对接,特别是1949年到目前为止“中华民国”播迁到台湾之后的历史的论述,应该加进大陆的教科书里面。

  第五,大陆要有信心和行动代表台湾的外部利益。在涉外利益上,若从人类安全的视角看,大陆的利益与台湾的利益其实有很多重迭之处。两岸若能在国际事务的参与上形成共识,在和谐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台湾亦能出一份力量。目前,若大陆能先建议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向台湾索取相关的统计数据,并在所有官方的统计资料中,并纳入台湾的相关统计。这将是对台湾的一大善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