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至少在执政前1、2年,把《台湾前途决议文》、新中间路线精神带入,想要与中共传达很多善意,当然后续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第一次民进党在野,为了拿到中央执政权,在两岸政策上先透过党内讨论,进而由党的候选人接受讨论后的共识基础,技术上转化为党的决议文,等于是全党背书,然后参与大选争取民众认同。当然中间还是有人不信任,但经过程序决定,因缘际会下赢得政权。这是第一次在野时做的努力。执政时我就不谈,因为由扁全力主导,或软或硬,包括2007年《正常国家决议文》,那时候时空背景是扁想要留下他的历史定位,会有那样的决议文也不意外。
第二次在野时,民进党试着做一些调整与努力的是蔡英文。我强调,蔡英文任内对两岸关系有比较明确的文件是《十年政纲》,那是在2011年8月底提出,里面涉及到其对两岸关系的基本看法。她举办非常多场的内部讨论,开始启动《十年政纲》讨论甚至更早,是在2010年五都选举的后半年、2011年提出,一直到2012年大选结束之后。可是这东西技术面上并未经过全代会通过,只是作为党主席兼“总统”候选人主要竞选政策。而其运作模式与《台湾前途决议文》通过的方式不一样,蔡找了很多内外人士进行讨论,但是1998年的辩论有党内各派系大老参与讨论,1999年成为党候选人竞选的主要政策立场。可是《十年政纲》缺的是与党内其他派系大老进行实质对话;大概都是找一些专家,蔡觉得自己非常有信心,也亲自参与每一场两岸政策或其他议题的讨论,形成《十年政纲》作为其竞选的主要政见。可是蔡没有经过全代会同意。换句话说,没有整个党为其背书,没有形成所谓决议文的模式。这东西经过选举测试,很不幸的未获信赖,但这不是导致蔡无法打败马的唯一原因,还有其他因素。
这两个尝试,是民进党在野时想要试着赢回政权,透过两种不同方式所做的努力,各自产生不同的结果。从酝酿期到实际成果出现,大概都差不多2年。蔡主席也是在2010下半年开始孕育十年政纲的讨论,也差不多是将近1年半的事情。未来是否会持续?如果民进党第三次在野,想要寻求执政,在两岸政策上会不会做出一些讨论的尝试?与前两次有何不同?不论就其所面临的台湾内外环境压力、党主席个人的企图心、他可能会带入的方式,至少就目前来看,苏主席说出来的是,先恢复中国事务部、甚至于建立一个更高的中国政策委员会,他也说过基本立场是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需要调整的是策略、方法、态度,包括不排斥与对岸互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