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次辩论或讨论的时空环境都不一样。如果从现在开始到2014、2015年,变化也很大。我比较建议的是,这次开启讨论,除了要重视党内各种声音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引进更多战略思维、国际战略变化;蔡英文当时已带入这样的想法,包括区域情势变化,美中关系变化,我认为苏主席这方面与蔡英文差距并不大。但他面临的外在环境又更不一样,可能与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讨论同步进行的区域形势,包括中共十八大、习近平上台、美国总统大选。不论结果如何,新的美国总统亚太事务团队,特别是共和党回来的话,人事的确定要到明年春天以后;还要看共和党政府对中国政策会不会调整。如果奥巴马连任成功,过去两年好不容易确定下来的重返亚洲政策,强化美国在亚太民主同盟或军事同盟关系,那台湾角色又如何?
我们希望把国际视野,带入未来民进党启动的讨论中,有更多国际与战略形势的变化。因为未来一年,美中关系演变,包括中国大陆内部政治演变,比起1998、2011年都更复杂。有一股力量是希望党内赶快提出一个替代性方案,这股力量的着眼点是很实际的,赶快解决两岸问题,免得到2015年又面临到同样九二共识问题,影响2016年胜选。
可是,当前台湾的内外情势更加复杂,包括马政府治理能力、支持度都非常低落,民进党应该是注入更多讨论,让讨论更加审慎,我们有4年的时间。过去有选举进程上的急迫性,不管是内部共识凝聚或透过党的背书。未来这个讨论时间充裕一点点,加上未来一年多国际情势变化,我们比较建议民进党更有耐心、更关照国际情势变化,看一下马政府怎么做。林林总总因素加进来,民进党第三次在野时期两岸政策讨论,我无法预测未来走向,我只能说我们面临环境不同,苏主席已有自己的想法,党内先进个别有一些腹案提出来,这些都会放在架构中来讨论,只是这次的思维、战略高度会会比前面两次更高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