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 
中评论坛:谢长廷访大陆 绿营专家的喜忧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0:13:30


 
  当谢长廷谈一中,北京回应,他们瞭解台独形成的背景,也认为九二共识不能放弃。因此,其基本立场是,不能放弃国共达成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两点原则。虽然谢否认九二共识,希望用“宪法共识”取代,并以“宪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大陆划出底线,只要在这问题上不谈台独、可谈一中,基本上就是正面的。

  我认为,北京也在看谢所提的“处理差异、超越差异”。两岸之间有很多差异,谢长廷只谈到这部分,让他们看到民进党愿意超越差异,比国民党往前走一步。但比较可惜的一点是,谢的“差异论”,要超越差异就要把差异讲出来,讨论两岸之间的基本差异;例如民主与威权的差异、自由市场与特权经济的差异、多元与社会控制的差异、有无人权法制理念的差异等等。北京看到谢要超越差益,但是也要让台湾人民听到差异在哪里,未来互动上才有比较大的空间。

  谢“宪法共识”  具一中背景民主内涵

  那谢长廷又如何设定民共互动架构?基本上,谢认为民进党要追求执政,假如因为两岸因素,民进党的执政变成传说、变成过去式的历史,没有执政就无法保护民进党人所希望追求的价值。谢的“宪法各表”,虽然大陆看到的是其中有一中的背景,认为民进党回到“中华民国宪法”是可以鼓励与肯定。“宪法”是保护伞,代表“中华民国”的实质存在与合法性;也是个盾牌,北京要想否认也很难否认。如果北京可以接受国民党“一国两区”的主张,为什么不能接受民进党对“宪法”的主张?谢长廷的核心观念在此。

  但谢回台之后,有做了一些调整与诠释。“中华民国宪法”固然有一中背景;但是经过7次“修宪”后,这部“宪法”也有台湾民主内涵,要变动这部“宪法”须经过2300万人同意。这是“中华民国宪法”的两面性,我认为用“宪法”各表取代九二共识或一中各表,值得深入讨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