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多年来,因为经济结构障碍和各种客观因素,香港先后错过了电子商务、生命科学等多个引领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产业发展停滞,金融服务业独大加剧了香港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国际激烈竞争和“新冷战”风险影响下,香港各界务必要认清:“中介经济”愈发困难、“产业经济”才是制胜法宝。香港要勇于突围、面向未来、抓住新的增长点,例如打造国际数据交易中心。为此,香港政府应“抓大放小”,引导国际合作大方向、把住国家安全大原则,让人流、金流、物流、数据流在这里充分流动,创造源源不断的商机。
四、激发“兴”的动能,根本要发掘“兴”的资源
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句话放在香港由治及兴的新征程上,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香港“兴”的资源根本上是人才,以及他们创造的劳动、智慧、知识和创意。过去一个时期,香港政治本土主义泛滥、利益保护主义顽固,再加上高昂而不友善的生活成本,导致人才在香港无法落地扎根、难以安居乐业,而疫情、国际形势变化等新问题又触发了所谓“人才出走潮”,香港必须要面对人才短缺的现实,加强和完善引才和留才。
新一届特区政府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增加“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配额、扩大“人才清单”名录,引才工作在“量”上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如何让量变引发质变,还需要在以下四点下大气力解决:一是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没有配套,如“高才通”不仅缺乏产业或专业上的倾斜性,也没有与本地各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对接;二是留才工作还不够健全,外来人才置业门槛仍未能实质降低、租房也未能提供额外的税务减免优惠安排;三是内地人才来港的“隐性歧视”、“隐形门槛”依然存在;四是外籍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成效不如预期。对于上述问题,特区政府、政党社团、智库机构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讨论、研究解决。
总而言之,激发香港“兴”的动能,固然要完善体制机制、调动各方资源、做好推广宣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香港既有优势有信心、对香港的前途有信心、对国家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前景有信心。香港不缺钱、不缺地、不缺人才、不缺智慧,只要鼓足信心、克服困难,相信香港一定可以大有可为,风光无限!
林艳:谢谢束沐,束沐在刚刚的发言中提出了很多新论述、新观点,可以看出他对香港如何“由治及兴”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他的很多观点及观察视角也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包括从“维护国安法治体系”角度去看待国安法等,以及对香港人才如何从“量变”转向“质变”的观察很深刻,相关建议也非常值得思考研究。下面有请陈倩羚。 |